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坏营销,好营销》第三部分 品牌化—战略效应最优化(10)

系列专题:《坏营销,好营销》

消费群多与少的平衡(3)

在这方面,果冻行业的领导品牌喜之郎同样是一个卓越的示范。

果冻是用果汁和海藻提取物合制而成的小食品,前身是被称为“布丁”的西餐点心,水嫩嫩的模样,就像水做的宝石,十分赏心悦目。舶来品的味道十足,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高度同质化是这类产品的基本属性。以当初的市场眼光来评判,这种低关注度的产品进行品牌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都不大。

但喜之郎却通过为产品移植情感元素用小布丁做出了大品牌。

围绕“亲情无价”的价值观,喜之郎坚持不断地塑造充满亲情、温馨的品牌形象:健康快乐的喜之郎卡通形象和男孩女孩一起练习芭蕾和柔道,浪漫永恒的喜之郎情侣,幸福温馨的喜之郎家庭……这些巧妙有效的广告一步一步地向消费者灌输这样的信息:吃果冻的可以是儿童、少年、青年、中年人和老年人,老幼皆宜;果冻既可在运动后品尝,也可娱乐休息时吃一口,更适宜于全家分享——果冻不只是口感好与有益健康的食品,更是促进不同年龄人群交流的介质,是适于表达亲情的载体。针对这些不同的层面,主推产品与表现形式虽然各异,但都被整合于“亲情”这一核心概念之下。

为进一步强化“亲情”概念,喜之郎特别针对中国人“亲情”体现最突出的传统节日大做文章,不断推出节日系列——《新年篇》、《中秋篇》等。不同的节日,喜之郎总有不同的亲情主题和消费者进行亲密接触。《新年篇》将一年来广告中出现的人物来了个大会演;《中秋篇》表现的是黄色的灯笼、黄色的月亮、甜蜜的家庭,这都是孩子们心目中最甜蜜的回忆:变的是节日,不变的是喜之郎浓浓的亲情。

喜之郎,正如其名称所暗示的那样,是一个表示开心和亲情的字眼——实际上确实如此:人们提到它时,面部表情肌肉都会做出愉悦的反应。

在果冻产品认知度与关注度都还相当低的情况下,喜之郎巧妙地将大众消费品的品牌印象与人性化情感特征移植到消费者大脑认知当中,在有效扩大其市场基础的同时为产品带来更高的关注度。品牌传播聚焦于消费者的情感而非理性层面的产品功能,使得“果冻布丁喜之郎”在可替代产品领域建立了不可替代的品牌概念。

像喜之郎这样将情感利益融于产品理性诉求之中进而创造强有力的品牌—消费者关系的品牌在国内屡见不鲜,如动感地带与纳爱斯牙膏等都是众所周知的案例。

品牌的成功既靠产品理性的一面,又靠它感性的一面,两方面缺一不可,而且要和谐平衡,这种实现了理性与感性平衡的阴阳模式特别有意义。

作为消费认知占有的最佳武器,品牌“理性—感性”的阴阳模式可以从心理学上得到印证。

人们对信息的处理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直觉,另一种是分析。很久以来,学者认为人们会以直觉或分析这两种方式的其中一种,来处理当下所接收到的信息。

然而,最近心理学界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双重流程理论”。所谓的“双重流程理论”,是指人们对于处理信息的方式,其实并不是泾渭分明地分成直觉与分析两部分,而是分成两个层次来处理同一信息。

“双重流程理论”包含两大系统:第一系统的特征是,直觉的、联想的、迅速的、自动的、感情的、横向并列处理的、无须费力处理的。第二系统的特征则是,分析的、统制的、纵向直列处理的、规则支配的、须费力处理的。无论人类或动物,都拥有第一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但第二系统的能力,却只有人类才拥有。

以开车为例,刚学开车的人,以第二系统来处理信息。因此,他会牢记每一个动作(例如:转弯时方向盘该打几圈、油门该踩多重、路边停车时的角度),以分析的方式来开车。然而,慢慢熟练之后,开车的方式会从分析变成直觉,处理信息从第二系统转为第一系统。人类许多通过学习而来的行为,就像学开车那样,一开始是通过第二系统,但后来都会慢慢转变为第一系统。因此,第一系统在人们做判断与决定时所担任的角色,愈来愈为心理科学与认知科学的学者所重视。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