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安徽省八大产业战略发展的谋与略(一)

系列专题:安徽省八大产业战略发展的谋与略

加工制造业基地,不能只“加工”产品

注:本文已全文发表在6月5日《安徽经济报》作者“企业兵略”专栏

随着安徽省 “861行动计划”第一步目标的顺利实现,安徽省的区域经济形态实际上已经由农业大省跨入了工业大省的行列。排在“861行动计划”八大产业基地之首的加工制造业基地,以汽车、机械装备和家电三大产业作为支柱,它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安徽省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将建立在以“加工制造”为基础的前提之下。

因此,对“加工制造业”实质和内涵的深刻理解,将有助于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一.制造业需要了解“为什么制造”

世界工业文明的发展历史,才不过短短200余年。

当我们回过头来仔细分析这段历史时会发现,今天很多人所谈论的“制造业”仍然还停留在1785年至1901年之间的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对制造业肤浅的理解上。

实际上,早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之初,制造业就已经明白所谓的“制造”是建立在科学技术领先水平的基础之上的。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国英国,她之所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工厂”并改变了整体世界经济秩序的格局,完全在于她当时所拥有的领先于世界科学技术的领导地位所决定的。因为“牛顿为她提供了一把通向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用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亚当·斯密用他看不见的手创造了一个科学技术转换成生产力的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市场”。

包括后来也曾经成为过“世界制造工厂”的美国、日本、韩国在内的国家和地区,他们成功的基础都是建立在“科学技术的领先水平以及将科学技术转换成生产力的商业智慧”之上,也就是说制造业本身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而绝不仅仅是我们所认为的“制造产品”的场所。

二.制造业需要明白“为谁而制造”

制造业的存在,绝对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制造产品”。产品只是制造业的载体,它所代表的是企业为满足市场某种预期的过程实现。而满足了包括市场、客户、企业、组织、员工、社会以及供应商在内的所有群体的需求,只不过是企业(包括制造业)最基本的职任和义务。履行并满足了这些职责和义务并不表示企业已经拥有了获取超值利润的能力,正如王永庆说的“不能创造利益的企业是不道德的”,因为它们一直在消耗着社会的资源。

制造业核心价值的实现,需要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最少的资源投入来获取最大的利益回报。这一价值体系的实现要求我们跳出“制造”的本身去理解“制造”、管理“制造”、驾驭“制造”。

所以,“为谁制造”和“为什么制造”是制造型企业生存的哲学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制造业只能停留在“低成本运作”和“转换原始资源”的低层次范围。

三.制造业需要知道“什么是未来的生存优势”

知识型经济的来临冲击并改变了人们对“资源”的理解,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是将有形的物质资源通过企业生产管理流程转换成有形的产品。而知识型经济对资源的定义

却要广泛而深远得多,它把智慧、思想、模式、知识、信息甚至人们的某种意愿和动机都包括在资源的范畴之内,并通过一定形式的转换将它们变成有形或无形的“产品和服务”以创造并获取超额的利润回报和市场空间。

比如品牌、商誉、知识产权,比如创意、策划、模式、思维等等,这些都是知识型经济时代下企业的重要资产。对于制造业来说它们虽然是无形的,但给企业所创造的直接价值和附加价值却远远超过企业全部有形资产总和的数十倍、数百倍之多。

所以,“廉价的劳工成本”、“优惠的地方政策”和“规模的生产效益”等都不可能成为安徽制造业未来生存的优势,不断将科学技术与商业智慧转换为生产力并形成核心能力,才是制造业长期发展的精髓!

我们现在能做的其实只有一件事:在竞争对手还未发起攻击之前,迅速构建自已的竞争优势和核心能力体系。只有先武装自已,才能战胜对手。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