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对咨询的两个观念误区

1. 咨询业是一个高成长的行业?

“咨询业是一个高成长的行业”似乎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观念,尤其是在刚刚毕业的MBA的头脑中。

事实上,这个判断本身就充满了无知与自以为是:

“咨询”是不是一个“行业”本身就充满了争议。“咨询”在中国刚刚从概念上有了些认知,要说已经形成了“行业”实在太早了。此外,即便在美国,“咨询”是否是一个行业依然没有定论。政府工商部门把婚姻中介、钟点工中介和麦肯锡放在“咨询中介”一个类别里面;即便我们把范围缩小,说企业管理咨询,而且都是顶级国际公司,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和麦肯锡能够放在一个类别中吗?

佐佑顾问公司是一家战略性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就我们几年来所实践、所知道的而言,客户对“管理咨询”的了解很少,理解也很不深入,因而其需求也很不清晰。这是一个完全有赖于咨询公司的实力进行耐心挖掘的需求领域。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咨询”不是你提供什么产品或方案给客户,而是帮助客户(主要是公司高层)去做一些客户应该做、想做、能做但是感觉力量不够的事情。佐佑理解的咨询不是“授之以鱼”,也不是“授之以渔”,而是“助之以渔”。

在中国,“咨询”的概念正在被逐渐接受,客户产生了借用外脑的潜在需求,但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是真正、真实的咨询需求。作为“念经”的“外来的和尚”,作为“借刀杀人”的工具,作为“管理创新”的幌子等等,我们认为这是“非”咨询需求;教授一些理念、知识,编写一些文档、制度等等,我们认为这是“假”咨询需求。中国的管理咨询公司其实极其缺乏挖掘和满足客户咨询需求的足够能力,但面对看似繁荣的咨询市场现状,往往有心无心地忽视自身能力的建设。咨询公司的组织建设是一个最大的咨询难题,要让客户认同,自己先要做个活的案例出来。

佐佑顾问公司认为,在中国,管理咨询仍处在观念启蒙的阶段,这个阶段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如欲在管理咨询领域成功,需要一个公司从整体上进行十年甚至更长的规划与持续的积淀。没有远见和理想,缺乏长期做实的态度,注定成不了气候。佐佑的梦想是成为世界级的咨询公司,中期目标是成为中国最优秀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机构,但我们深知路途遥远,怀揣理想、内外做实是我们近期唯一的选择。

2. 咨询业很容易介入,咨询公司很容易赚钱?

据报道中国的MBA毕业后创业首选就是办个咨询公司,原因是咨询业很容易介入:一间房子、两个人、三部电话就可以了,缺人就整合外部资源,有项目就“分包”。如此,咨询业很容易赚钱:几近“0”成本,一个项目十几万、几十万差不多是纯利润。

如果是想做事情、事业,而不仅仅是想利用现在的混乱情况投机赚钱的话,这种认识就大错特错了。这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行业,只从“人”一个要素分析:

管理咨询人员的素质要求很特别:战略洞察力、分析归纳与概念思维、创新、人际影响等等能力方面要求很高;能够承受巨大的挑战和压力;有理想、使命感,愿意团队合作等。此外,中国的管理咨询收费仍然很低,短期获取暴利不可能,所以管理咨询人员还得有足够的成就欲并且热爱这种性质的工作,才耐得住性子。这种人很稀缺。

能够做管理咨询的 MBA人才并不多。到1996年为止,麦肯锡公司从哈佛商学院招收了1000名最优秀的MBA,只有40人成为了麦肯锡合格的顾问,保存率为4%,而麦肯锡正常的保存率是10%。咨询人员是很特定的一群人,如果说企业家不是教育培训出来的,那么主要为企业家服务的咨询顾问就更不是仅靠学管理专业学出来的。还是一句话,这种人很稀缺。

佐佑顾问公司认为,咨询销售的不是个人经验和管理理论知识,在这些方面,客户的水准不逊于甚至远高于咨询公司,有几个咨询人员会有高层管理与全局决策的经验呢?所以,佐佑吸纳咨询人员主要看是否顶级大学的毕业生,是否具备合适的素质,是否有强烈的创业与成就动机;至于工作经验,我们最关注的是,经验给他们积累的是什么,是不是所需素质上的增值。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