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持续多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需要我们重视的问题。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对大学毕业生而言,要调整心理定位,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就业观念,正视市场经济中的失业现象,摆正就业与失业的关系,适应今后可能频繁发生的职业选择和职业流动,建立现代就业观,真正确立起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创业观、职业流动观,并通过”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历程处理好就业的不同阶段,尽快融入社会,最终走上自主自立创业的道路,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现在,在大学毕业生就业活动中,招聘条件不断攀升,用人单位竞相提高被聘人员的学历标准,形成人才高消费现象值得注意。人才高消费现象是我国人才市场供求关系失衡的反映,是我国处于当前特定的经济环境下,教育与就业的矛盾。这种现象的负面影响之一是会造成知识性失业,即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找不到适合于自己的工作,会形成显性失业(处于失业状态)或隐性失业(屈就较低层次的工作)。知识性失业是高级人力资源的浪费 ,也是社会就业结构中的不稳定因素。

知识性失业是一种教育过度现象。简单地说,教育过度就是教育的供给超过了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反映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二者之间的差异,是高等教育提供人才与社会在某一时期对人才需求相对有限之间的矛盾。就全国而言,部分地区出现的教育过度现象是局部的、相对的、结构性的,客观地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和人才流向的不平衡,实际上体现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今后,教育过度可能伴随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而出现的教育现象之一,我们必须正视它,重它,为此,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