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先找项目还是先招技术人员?

这似乎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被采访者总要沉吟片刻。它的确和各公司实力、目标相关,没有一定之规。驷骑是先招人再找项目,而鑫香洲港,则是先找项目,用兼职人员名录表明实力,待方向确定后,再大规模杀入。

很多公司一开始是采用外聘兼职人员的做法,看来这似乎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法。外聘这种方式,只有在有项目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费用,可以节省开支,在没有客户资源的情况下又可以用来“说事儿”。

如果先成立队伍再找项目,会投入很大的人力成本,如果一时难以得到回报,就很容易产生危机感,甚至被迫放弃。外聘则会缓解这样的危机。鑫香洲港副总经理王京宁先生说,其实从那个由兼职人员组成的软件公司成立到现在,我们的资本投入也不下100万,但却没有多少危机感,因为,有项目才会有费用,它是有回报的,当然也有失败的项目,不过投入都不大。

但是招兼职人员的方式,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管理难,一点点摩擦都可能合作关系破裂;由于企业文化和观念不同,可能影响在客户面前的形象;必须在项目前界定好双方的责权利,否则项目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不利于自身技术实力的沉淀和积累。我们曾经下结论说,如果想降低人员投资,可以选择低姿态进入,从很低端的项目切入,寻找感觉,但是速度不可太慢,因为市场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到“很有感觉”的时候可能需要2~3年,所以,“稍有感觉”就要立即招人大规模杀入。同样,倚重兼职人员也是只适用于企业转型的初期,一旦稍有感觉就必须迅速搭建自己的队伍。

招有经验的人还是自己从头培养?

记者问驷骑的副总邓伟云,如果回过头来看,在99年收购那个团队的时候,是该只要有经验的呢,还是该把他们都留下来?邓伟云坦言当时把所有人都留下来,带得很辛苦。但是他说,其实招有经验的和自己从头培养,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如果找有经验的,一上来就能独挡一面,但如果遇到挫折,几个月不开张,他们很快就会离开,不像我们那批人,苦苦坚持了一年。

的确,自己培养的人忠诚度高,如果人才的需求不是非常紧急,层次不是很高端,很多企业倾向于自己培养。北纬希望把自己目前维修部的人都“就地”转移成技术工程师,尽管他们有些人层次并不高,主管人事的经营管理部助理经理张洪华先生说,“这有几点考虑,第一,杨总的观点是任何事情都想自己做,可以锻炼自己人;第二,给自己的员工发展机会;第三,还能避免没有单子的时候让那些技术人员闲得难受,他们的优点是不愿意闲着,哪怕给他高工资,让他无所事事,他也难受。他希望自己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所以我们让他做培训,这也是价值体现的方式。”

当然有时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神州泰岳的副总经理王国华博士说,我们也想招有经验的人,但我们涉及的技术的确太高端了,很难找到一来就能独挡一面的人,我们新招的人,通常都要培训半年到一年才能上岗。

但是技术“尖子”,或者说技术带头人,一定是要外聘有经验的,因为他很难在企业内部产生,并且他对于把握方向、后续人才的培养都至关重要。

此外,外来的人可能能带来一些新思路,而自己的人很可能已被企业同化了。

能力强的人不守纪律该如何处理?

驷骑在转型的第二年遇到员工不遵守纪律的情况,它采取了严厉措施。很多公司表示赞同。鑫香洲港甚至表示,以前做分销的时候,销售人员如果拿回扣,即使没有查到证据,我们也宁可信其有,再根据其一贯表现采取措施。

但有时这的确是让人为难的问题,所以有人表示还是要权衡他的贡献多少和错误大小。既然如此,事前防范比事后惩罚要好得多。首先,在制度上要严格规范,不要给人空子可钻,交大铭泰的市场总监朴圣根说:“人如果变坏,一方面是在于个人,一方面在于环境,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鑫香洲港王京宁说,如果技术总监控制好项目的进程和工作量,员工不会有时间干私活。

其次,建立奖惩分明的机制。王京宁道,“一开始我就会和他说清楚,我不要求你那么高尚,不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你可以奔着钱来,薪水我们可以单独谈,但是必须有约束,一旦你违背了公司制度,我们的合作就要终止……让他自己衡量,是做还是不做那些事儿?”

北纬似乎有些“矫枉过正”了,张洪华先生表示,我们的纪律很严格,不要说拿回扣、干私活,就是上班时间也和做分销的部门一视同仁,差一秒都不行。但普遍来看,集成和分销由于工作性质不一样,要求也可以不一样。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技术“尖子”要不要多?

有人说技术“尖子”不要多,要一个就足够了,因为多了他们之间要“打架”。很多人赞同这样的说法,表示人才的结构要高、中、低不同层次进行搭配,否则也会造成浪费。

当然,是不是真的只要一个“尖子”,得看你的林子有多大,能容纳多少鸟儿。

交大铭泰的市场总监朴圣根说,对技术尖子要做平衡,给他们足够的空间,比如说我们有研究中心,还有开发中心,开发中心又下设三个方向,所以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但这岂不是要将人员分成很多部门或者小组,从而造成资源分散?这当然是应该视公司的业务需要而定。北纬也有类似观点,那些技术尖子,有的主管实施,有的主管培训。

转型初期是否适合划分销售部与技术部?

驷骑目前的组织结构大概是这样的,划分为销售部和技术部,其中技术部又分售前、售后和工程部,此外还有相对独立的技术人员,例如做方案的,直接对总经理负责。工程部的人员是临时抽调的,项目经理平时归技术部经理管,有项目时委任。邓伟云认为,这是符合中小公司的结构。

但其实驷骑的集成业务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了,在转型初期未必适合将部门划分那么细致。鑫香州港就感觉到,将客户部和技术部分设,带来技术与销售的分离。神州数码软件事业本部项目管理部总经理潘东先生认为,在转型初期应该先全心全意攻占市场,适应新模式,在没明白事物规律前就想像一些管理方法可能反而造成障碍。

是否该对部门之间进行内部核算,如何量化?

技术部和销售部两者应该是密切配合的关系,但是他们之间如何协调?很多公司是在两者之间进行内部独立核算。神州数码潘东先生说:“内部核算有一个好处是,如果项目经理要核算人力成本,那么,可以用低级技术人员的,他决不用高级的;可以自己解决的,决不找人来。以前他们是动辄要技术人员来,而且总要最好的。所以我们的技术人员总不够,而且都要招最好的,最好的多了他们又要打架……” 如果进行内部核算,量化可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情。据潘东说,神州数码是按一人/年的成本分摊到人/天计算,还要考虑人员的工资、职位级别等等,人力总成本具体包括哪些科目可能跟公司的财务制度有关,不可将所有科目都算进成本,否则会使公司的毛利下降,报表很难看。

不过,内部核算对于中小的,或者刚做转型的公司可能存在困难,因为第一,没有数据积累,个人单价和项目成本都难以估算(但可以从跟踪项目投入的人力开始);第二,如果技术部报的价格难以被市场接受,可能引发销售和技术的矛盾。

如果技术和销售统属一个部门,如何考量技术人员的投入与产出?

如果技术和销售统属一个部门,就不必再进行内部核算,而将部门作为一个利润中心,只要考核它的投入/产出就可以了。那么这时如何考量其中技术人员的投入与产出?也许如果按项目核算会看得清晰一些,项目有好有坏,好的项目应该对人员进行额外奖励,否则就形成大锅饭的局面。

技术人员的管理仍然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们再一次浅尝辄止。我们希望读者将一些具体的困惑或经验与我们交流,我们一起再去探讨。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