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

一、何谓素质和素质教育
什么是素质?素质一词最初源于生理学、心理学和医学等学科,一般指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的特性,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官和运动器官的特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素质无疑强调的是它的遗传性特征,等同于遗传素质,或称禀赋。另外,在哲学、人口学等社会科学中,素质一词使用频率也很高,一般把人的素质和人的质量等同起来,并且把素质和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认为素质是人认识世界、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条件和能力,或是人所具有的有效地从事一定社会活动的内部条件、一种准备状态。显然,如果从教育的意义来思考素质,不可能只拘泥于其先天性特点,否则提出素质教育就毫无意义可言,素质教育亦没有生存的空间。因此,在教育领域中,素质内涵大为扩展,除先天的以外,更重要的是强调后天的影响和约束。据此,素质即指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获得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个体身心组织结构的特征或属性,是制约人的活动方向、水平、质量的内在因素,它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当然,在把握素质含义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它的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内在稳定性。素质构成人自身的内部世界,其外部表现为人的行为,并且素质一旦形成,就会以较为固定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表现出来。因此,那种未经过主体内化的、偶发的、不稳定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并不能构成人的素质。二是素质的整体性。构成素质的内容多种多样,有“三素质”、“四素质”、“五素质”之说。但人是一个整体,因此构成人的素质也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硬要把它进行各种各样的划分也并不能都包括进去。三是素质形成的实践性。也就是说,素质和实践活动联系非常紧密,素质如何,通过活动效果反映出来。同样,在素质形成的过程中,作为素质主体的人的实践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它使人的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何谓素质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看,所有的教育都是素质教育,因为任何形式的教育都会使受教育者某些方面的素质得到提高。而我们通常所说素质教育一般是指狭义的素质教育,它则是针对“应试教育”中“重知识、重分数、轻能力”的弊端以及“全面发展教育”实施的相对分割性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方式,它是一种潜能开发、心理品质培养和社会文化素养训练相结合的整体性教育,等同于全面素质教育,目的是寻求一种更科学的教育途径以实现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当前较为规范的表述方式有两种:一种说法是,素质教育是指人的先天的遗传素质和后天社会诸因素的影响相结合,使自然人教化为社会人,消除了个人的认识和社会历史文化发展之间的差距,以达到人的完善与发展的教育;另一种说法是,素质教育是指以人为的调控方式使受教育者身心发展与教育过程各种因素形成最佳组合,创造出使学生和谐、健康发展的环境,从而促使受教育者自身素质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完善的过程。简单地说,素质教育就是以满足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从而形成人的健全的个性为特征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的特征
素质教育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其含义已远远超过了词面意义上的理解,而构成了一种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或思潮。和以往的教育相比,在教育观念、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组织形式、教育管理等诸多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其主要特征是:
1、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素质教育不是以目前升学或就业作为自己的直接目标,而是立足未来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教育给予人的不仅仅是已有的知识、经验,更重要的使是受教育者一生在动态的环境中不致失去种种发展的机会。因此,从最本质的意义上讲,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拓展未来生存空间素质的教育。而人们批评现行教育时,认为教学计划、教材和培养方式等都是根据“昨天”的需要而设计的,教育者也希望下一代人像老一代人那样思考、生活和工作。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教育上的这种“惰性”,而要让下一代人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所以素质教育所确立的教学计划、教材和培训方式等都应是面向未来的。这是一个教育价值观的大变化。
2、素质教育着力于培养完整的人
全面发展教育要求德、智、体、美、劳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但在实际工作中,长期存在着各育分家、各行其道的现象,因而对于人的发展缺乏整体观念,全面发展教育甚至变成了全优教育、平均教育。而素质教育则告诉我们,人是一个由各种素质构成的有机体,人的整体素质不仅决定于各项素质的高低,而更重要的是各类素质之间的搭配和构成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影响和作用类型。因而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把教育对象当作一个整体来培养,从整体上把握其发展方向,使其形成各素质要素得到适度发展,而优势素质要素得到充分发展的理想素质结构模式,从而衍生出系统功能。
3、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着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核心因素,各种素质的形成无不通过心理活动起作用。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人,根本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急剧变迁,也难以取得较大的成就。早在几十年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研究自我实现人时,就把心理健康作为自我实现的基础,认为“自我实现就是没有心理问题、神经病或精神病的倾向”。而近年风行的“情商”理论,则更是把以心理素质为核心的“情商”置于与“智商”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地位。因此,把社会对人的要求、教育的作用、环境的影响内化为受教育者稳定的、健康的心理结构,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另外,素质教育首先承认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从而从不同的身心成长条件和智力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实施教育,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完善学生个体素质基础之长,弥补和限制其素质基础之短,使其获得相辅相成的协调发展。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素质教育就是差异教育。
4、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育是一种创造人的活动,教育的创造是教育的一个基本属性。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再到学会创造是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条主线。确实,现代社会不仅要求人对环境和社会的适应,而更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潜力,主动去改造环境,创造未来,使环境、社会与人处于一种良性互动的适应状态。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建立鼓励创新的教学环境,组织学生的创造行为,希望学生获得终身受用的素质和建立起能够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的机制。同时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启发、研讨和潜能开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实现学生的主体价值创造条件,为成才打基础。这也是教育处于一个日新月异的科技环境中形成的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最佳良策和现实选择。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