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如何管理身价百万的员工

这一家公司的员工拥有百万级的身价!听起来,这些员工似乎特别难以管理。但仔细一想,今天你所领导的员工中,有很多早已是“身价百万”的员工了。 

不只是硅谷的新富,动辄拥有千万计的股票身价,事实上,今天绝大多数的知识工作者都不是为了生计而工作。对他们来说,工作更大的意义在于自我成就,以及从工作中建立社交网络。某种程度而言,他们就像是一群志愿者一样,因此对企业的管理也形成了一大挑战。

以美国的微软公司为例,全公司三万多名员工当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拥有百万美元以上的年薪;花旗银行集团(Citigroup)中,则有一百五十人年薪超过五千万美元,另外还有一千多名员工超过一百万美元。

对这些员工来说,他们对工作的要求较高,对公司的忠诚度却较低。他们希望企业可以提供高成长、高挑战性,甚至是更有趣的工作。当然,在这个同时,他们还是希望自己的薪水仍然可以继续成长。

《哈佛管理评论》访谈了许多管理者之后,发现这些百万富豪的员工有一个共通点:“他们希望有更大自主性,希望被尊重,希望CEO能够聆听他们的声音。”

然而,身价百万的员工并非只给公司带来麻烦。对公司来说,他们也促使公司继续成长、更有创造力,形成一种更好的工作环境。就如同英特尔公司(Intel)人力资源主管所说:“你会被迫成为最好的管理者,因为如果你做不好,员工就马上跳槽!”

要管理这些高身价的员工,到底应该用什么方式?

找对员工

根据《哈佛商业评论》的归纳,要管理这些身价百万的员工,第一步必须从雇用时开始:找出那些想要带来改变、期望有所不同的员工。具有这些特质的人,通常会想真正做一番事业,而不是只看存款数目是否增加。

在面试时仔细聆听他们的谈话,没有人会在脸上写着“我只想到公司来捞钱”,但是从他们的言谈中,可以发现一些征兆:有些人可能较在意个人的薪水,而不是公司的愿景,或在公司要扮演的角色;有些人想知道公司何时会公开上市,何时拿得到股票选择权。

一家高科技公司对这点特别有同感。该公司过去两年间快速成长,并在去年公开上市。然而在上市后,由于员工不能和公司一起成长,公司的业绩成长率由15%掉到3%。公司领导人清楚地领悟到,未来他要找的员工,应该是“对顾客热诚、负责,并愿意向自己的表现挑战”。

找到对的员工之后,最重要的就是管理方式。这些高身价工作者希望工作有趣、不要一成不变,具有挑战性。一家公司的领导人指出:“公司在市场上的表现良好,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奖励。”

当员工看到自己对公司成长有直接贡献,感觉自己的专业表现比同业更好,让顾客更满意,也会产生莫大的成就感。

以导师制培养人才

在管理这些知识工作者方面,会计师、律师事务所,在培养合伙人时的所采取导师制做法,就值得参考。

对专业人员来说,最令他们佩服的,往往不是某个位高权重的主管,而是在某个专业领域表现杰出的资深工作者。因此,资深人员往往是最佳导师,因为他们历经蜕变的痛苦,也了解专业成长中需要注意的重点。以过来人的方式分享心得,最能让知识工作者心悦诚服地接受。

在指派导师时,应该以“能从谁那里学到什么”为主,而不只是以“要跟谁学”为基准。哈佛大学教授艾巴朗教授(Herminia Ibarra)建议,资深人员可以从以下三个步骤,提供年轻后进实质的帮助︰

一、找机会传授自己的秘诀。对资深专业人员而言,教导资浅人员的最佳方式,莫过于找机会好好解释自己对整个产业和专业的看法,包括公司的机会与挑战在哪里、竞争者的优劣势是什么,以及在这个专业自己所领悟到的心得。

这些分析不一定会花掉资深人员很多时间。有时候,运用会议前的几分钟,或出差的候机时间,资深人员可以和资浅员工分享他的某项工作心得,例如为什么这次和客户会谈,会选择从某项话题切入等。

二、建议资浅人员向某些角色典范学习。有时候,主管很难要求新进人员模仿自己,因为每天相处久了,连缺点也容易被部属放大,再加上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因此扮演导师的人,不妨选择几位适合的对象,分析其长处,鼓励部属以他们为标竿。

在选择角色典范时,应该思考:一、这个人成功吗(有效性)?二、他的行为适合我吗(可行性)?三、他的性格对我有吸引力吗?我想变成像他一样吗(吸引性)?

三、在困难的时候,提供情感与实质的支持。观察模仿对象还算容易,真正开始学习时,资浅人员可能会碰上意想不到的困难。此时,资深合伙人应伸出援手,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例如,在企业的内部会议中,资深合伙人可以鼓励年轻人先试验一些新技巧,而不是到了重要的场合和项目,才进行练习。这种做法的风险较小,也证明很有效。

导师也需要训练

虽然导师制并不是最近的新流行,但很多管理者对于该如何担任教练,什么时候要严密监督,什么时候该放手让徒弟去做,也相当困惑。

所以,要让资深合伙人有能力提携后进,必须先培养资深合伙人的导师能力。首先,厘清管理者对导师角色的认知,不要因为过多错误的观念,而有不必要的压力。

例如一般人会认为,导师一定要很聪明、成功、在公司里很有权力、具有很强的专业技巧、个性要很好,甚至在工作与生活上无所不能。这些刻板印象,常导致管理者对导师的角色感到惶恐、迟疑。

事实上,一位好的导师最重要的条件并不是这些,而是知道时而扮演教练、时而扮演朋友的角色。他们必须能激励人心,引导后进学习,一直到资浅人员找到更适合他们的导师为止。企业需要做的,就是将这类转换导师的成本减到最小。

运用同侪的魅力,鼓励身价百万的员工进一步追求成长,给他们工作的自主和挑战,是管理知识工作者的重要原则。然而,当知识工作者决定离开公司时,并不必然就是双方关系的结束。不妨考虑一些弹性的做法,例如让员工由全职转为兼职,或是先留职停薪一段时间,再重新回来工作岗位,或者转任为顾问,自由选择想要参与的项目。

一位银行界的资深投资顾问就发现,自己从全职员工转任为顾问之后,表现反而比过去好,对公司的贡献也比过去更多。

作为一个管理者,越来越需要学习怎么管理“百万富翁”。毕竟今天,已经有太多的员工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而不是为了生计而工作。企业与员工的关系,越来越像非营利组织和志愿者的关系。不但员工要有竞争力,公司也要有吸引力。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