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员工谈心是最直接、最具亲和力的沟通方式。通过谈心,可以洞察员工心理的情绪波动,防患于未然。
谈心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微软公司给每个员工提供了一个免费网址,用于和公司内任何人(包括最高层人物)进行沟通;美国英格拉姆公司的董事长专设立了一部直播电话,供公司1万多名员工直接同他联络、交流;美国联信公司的董事长除了每月给员工写一封两页纸的信以外,还要同员工举行好几次早餐会,目的也是谈谈心,拉近彼此的距离。
为了使谈心达到应有的目的,首先要相信每个员工都是热爱企业的,即使他近来可能因为生活或是心情的问题而表现欠佳,也应该相信他是心存愧疚的。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谈心才能起到正面的交流作用。
选择一个私人的时空
人往往都愿意和朋友谈心,和上司谈心大多会感觉不自在。因此,尽量将这种非公务的谈心选择在较私人的时间,如:下班后或午休的时间等,地点则应该尽量避开办公室,哪怕是在写字楼外的草坪或小公园。这样不会让人有工作交流的感觉,而纯粹是上司对下属个人的关爱。当人们置身于自然环境或轻松的环境中,也自然更容易交流。
在距公司不远的星巴克咖啡厅,高经理正在与员工小陈谈心。近来他注意到,平日热情开朗的小陈,近来却显得郁郁寡欢,心不在焉,工作上也出了些小错。此时,黄昏的余辉照射进咖啡厅的落地窗前,典雅的乐曲裹着袅袅的咖啡香阵阵飘来,小陈的心灵之门不禁被轻轻叩响了。
在真诚中充分了解员工
小陈深切地感觉到:虽然平日接触不多,高经理却似乎很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这让他没有了无从开口的感觉。也难怪,他毕竟在这个部门已有两年多了,热情开朗、聪明勤奋,而且诚实单纯,而高经理又是个善于观察的人。他能看出小陈近日正对最近表现欠佳而感到愧疚,甚至一直在努力调节,但毕竟是年轻人,还需要理解和一些时间。
由于生活环境、教育背景、年龄心态、性格取向的不同,每个人都会有很大的心理差异。因此,对待不同的人就要采取不同的语言方式。而且与员工谈心并不一定要到东窗事发时再进行,而应该是一个不间断的长期行为。
面对一双充满真诚和信任的眼睛,谁也不会说些言不由衷的假话,至少为自己的言不由衷而难为情。员工的直接领导,如果总能以一个朋友式的目光面对员工,相信这种气氛一定会给这次谈话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此外,在日常的谈心中,应该直接说明你的意图,说明你找他谈心的具体原因。不要让员工感觉是你对他这个人产生不满,让他感觉:为什么你只是盯着我,明摆着是对我不够信任。所以谈心无需多谈事件细节,更多的在于说明道理。
学会专洼地“倾听”
管理者和员工谈心要多倾听员工的心声,而非一味地表达和灌输自己的思想。在倾听中你甚至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你会了解到员工心中的感受,以便在日后更好的处理和他的关系。有时员工甚至会在谈心中,不经意地说出一些对公司的看法和建议,这对你的日常管理会有所帮助。
高经理了解到小陈之所以近来情绪不太高,原来是因为小陈相恋多年的女友要出国留学,这让小陈苦恼万分。毕竟两三年的分离是个不短的时间,而且身边因一方出国而最终分手的事例并不少见。小陈此时最需要的就是倾诉,而不是让别人来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虽然在谈话中上司并没有批评自己最近工作上的心不在焉,但他知道正因为上司的理解和原谅,自己更应该更冷静地处理工作和感情的关系。
不要替员工下结论
对于一些员工的私人问题,上司可以给员工提出建议和预见性的结果,甚至是讲述一些有根据的案例,但不要提及人名而只陈述事件,最后表明“这些只是个人意见”,供其参考。因为你不可以代替他去思考,也不能代替他去经历人生的每一个历程。.
作为管理者,尤其是资深人士,可能会因为自己经验丰富而容易比较主观,甚至容易下真理性的结论。这就会给员工很大的压力,好像谈心也要领会CEO的意图,然后去执行。此时,你需要试着进行一下换位思考,站在他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如果你一旦开始主观判断,员工就很难再与你敞开心扉的继续交谈下去了。结果谈心的效果只能是,你陶醉于一场无人喝彩的演说,却没有达到要倾听和了解员工的目的。换句话说,作为上司,你可以在谈话中引导员工进行积极的思考或判断,但你最好不告诉他你的判断,即使你有肯定的结果。
切忌将谈话内容公开
两个人在非公务的场合谈心,不免会透露出一些秘密和心声。但千万不要把心中的想法告诉第三者,不要辜负了员工的信任。如果被外人知道,以后再传到当事人耳中,他就会有被骗、被羞辱的感觉,进而质疑上司的人格。
即使你觉得说出来无所谓的小事,处于弱势的员工也是比较敏感的。下属把心里的想法告诉你是对你的信任。上文的小陈无论能否和女友顺利发展,他都不会愿意让更多的人知道此事。即使你是出于好意去提醒其他员工处理好类似事件,但难免有人会去对号入座,会让和你谈心的员工心中有压力,让日后和你谈心的员工不敢再袒露心声,甚至在工作中遇到麻烦也心存芥蒂,不愿说真话。
总之,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很微妙。管理者对员工的理解和亲近,将直接影响员工的情绪和遇到困难时的心情调试。他们既是上下级关系,又是接触较多的同事,还应该是朋友和家人的关系。只有实现这种良好的氛围,才能凝聚出团队力量,实现高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