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多头下单演绎猎头竞争

早报记者 王立伟 胡孝敏

何良(化名)是一家化工企业的CFO,临近年底,公司里某某被猎头公司看中的传言开始多了起来。对于何良来说,接到猎头公司的电话,也是他从国外留学归来,进入公司两年来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今年的情况却有些变化。10月底,何良先是接到了某国外知名猎头公司打来的电话,称一家500强的企业需要用人,两天之后,国内一家猎头公司也打来电话,提供的公司和职位需求完全相同。这样的情况何良还是第一次遇到。
“为什么会有两家公司同时来找我?”何良非常疑惑。

多头下单原因何在?
猎头频频撞车,原因是企业多头下单。而企业为什么要多头下单?“最直接的原因是企业的职位需求很急,谁速度快,谁就更有可能拿到佣金”,中华英才网CEO张杰贤分析。
而真正的原因则是价格。国内的猎头大都不收定金,如果同时有国内的猎头和外资猎头做一单业务,国内的猎头做成后,企业付给外资猎头定金再加上给国内猎头的佣金,总数仍然不会超过付给外资猎头的佣金,企业的选择必然是同时找一家付定金和若干不付定金的猎头来做。
“当然,不排除多头下单的客户是刚刚开始使用猎头,需要进行对比。”张杰贤对多头下单的另外一个分析不无道理。事实上,在张的经验里,多头下单的客户不是很多,因为多数客户已经固定,客户一般是选择1-2家猎头公司来做业务,但会从岗位要求上有所区别,而不会把同样的单子分给两个甚至更多的猎头公司。
事实上,企业多头下单更多的集中在中层管理岗位上。这也成为中外猎头竞争的一个焦点。“对于企业来说,多头下单其实也是有风险的,一个职位被多于原来两倍甚至多倍的候选人知晓,企业的战略容易泄漏。”
对中资公司和外资公司对“多头单”的处理方法,中智人才顾问公司总经理孙常嶙的判断是“外资猎头公司如果是在知情的情况下仍然接单,只能说明他们为了迁就中国市场,抛弃了原有的游戏规则,”孙常嶙不无忧虑地说,“外资猎头在客户的选择上是相当严格的,接受多头下单的客户,无疑是在降低标准。”

中外猎头竞争加剧
“中外猎头之间的竞争开始表现出明显态势,”四达国际人才部经理刘宏宇就此分析说。竞争加剧,并不是突然到来的。
人事部、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三部委最近联合出台《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规定符合条件的外资人才中介机构可与中方人才中介机构依法成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开展人才中介服务。这意味着我国人才中介市场正式向洋“猎头”公司开放。而上海早在2001年10月1日国家人事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颁布执行的《人才市场管理规定》执行之日起,就已有洋“猎头”与中方达成合作意向。
外资猎头早已经以合资、设立办事处甚至“独立”的形式开展业务。据消息人士透露,部分国外猎头公司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就已经进入中国市场。
进入市场早,资金雄厚,这是外资猎头的巨大优势,使得其在竞争中屡屡先发制人。仅仅从候选人的信息来源上,就可见端倪。刘宏宇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一套国内职业管理者的数据库,其中有信息40000条,每条3元,总价人民币12万元。很少有中资的猎头公司愿意或有实力购入诸如此类的数据库,而对于外资猎头公司来说,这样的价格是非常便宜的。
另外一个令中资猎头公司挠头的信息来源是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中国留学生,这是一个越来越受到客户重视的群体。凭借全球网络,外资猎头公司能够轻而易举地建立起一个数据库,而中资公司拿到留学生的信息可谓“难上加难”。
表面上看,同一职位,中外猎头公司选择的候选人基本相同,速度成了比拼的关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猎头公司老总在总结最近的几个“撞单”事件之后,也无奈地承认了这一点。“做同一个项目,并不意味着两家公司是旗鼓相当的。”孙常嶙说。“实际上差异在于服务。”
很多猎头公司只是提供单纯的信息服务,候选人是否完全符合客户的要求并不是猎头公司关心的问题。而另外一些猎头公司则是真正的了解客户的需要,将经过筛选后的候选人提供给客户。“两种服务的含金量完全不同。”孙常嶙说。
洗牌就在2-3年?
“最大的受益者是客户,但整个市场将进入重新洗牌的阶段”,刘宏宇说。
有分析人士认为,外资猎头是一个全球的概念,他们更多的是希望业务扩张不要出现盲点。由于布局成本的原因,在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他们往往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这也是目前国内一些猎头公司对激烈交锋态势最终不会到来的乐观期望。
对此,张杰贤持保留态度,他认为,任何市场行为,最终都是为了利润,外资猎头公司布局中国目的同样如此。
问题是,外资公司在进入中国后,由于巨大的投入,使得他们更倾向于快速收回成本,而不愿意一再追加投资。由此将会导致外资公司寻找更多的途径加速在华业务开展。
最可能出现的态势是,中外猎头将在某些领域达成默契,开展合作。“我们与外资猎头公司的合作早已开始,10万元以下(指候选人年薪)的单子也已经做了很多。”谈到合作,张杰贤并没有太多隐瞒,相反,他认为这种态势是很正常的,也是一种趋势。
“最终会出现市场细分”,孙常嶙称。细分不仅仅体现在服务上,还会体现在搜寻对象的级别、行业上。
“运作规范的公司将会在竞争中胜出,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全行业的规范运作”,刘宏宇看上去对业态的发展信心十足。
分析人士认为,在未来2-3年时间里,随着外资猎头公司以各种形式在华开展业务,那些中小型的,特别是依靠一个圈子,三两个人起家的台湾、香港猎头公司,将会铩羽而归,而高端市场将会被外资猎头瓜分完毕,目前运作规范的中资猎头公司将在中层管理人员的搜寻上寻得一席之地。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