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学习与教练

施正祥

  现在,一些单位正在进行学习型组织的变革运动, 但在实施过程中似乎它比较抽象、概念化,怎么样 才算是学习型组织?如何组织实施?如何给予正确 的评价?这些问题萦绕在单位领导的脑际。我一直持有这样一个观点,知识 是一种易耗品而不是一种耐用品,它的更新、分享、传递、作用应起决于三 个方向,即学、教、练。一些单位偏重于学,忽略了教与练,就会事倍功半。因 为知识的取得是多方位的,而且量多芜杂,若全面接受是不可能也没必要,不引导性地 教,无为任之,就显得凌乱微效;只学不练,没有用武之地,理论与实践脱节,其效用就 更差。所以说,与其叫学习性组织,还不如称之为学习性、教练性组织。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日益竞争激烈的生存环境,学习的氛围不可谓不好,而且从以前 的注重学历、职称到现在的注重技能、素质等各方面。但假如问一下那些充电的 学员:学习的目的何在?绝大多数人的回答是为巩固自己的位置或是为自己的前途早作准备。那么,这些 人的集合就是学习性组织吗?公司的学与学员的学是两码事。有时,公司组织的培训被漠视之为“接受 教育”,被迫服从式的。因此,公司有序地教就显得重要。国外一些学习性工作做得好的企业有很多经 验,其中在岗位设置中有一个“信息主管”或“知识主管”,其地位甚高,专门负责公司的知识取得、 整理、传递、管理、考核等工作。公司的学习方向与个人有机结合才有可能产生合聚力,但实际操作中 存在一定的偏差。若员工外出培训,与他(她)现工作相关不大就怀疑其对公司不忠、有跳槽倾向;一 些年轻的高级主管有业绩受奖励,往往以加薪而不是他(她)最希望的读个MBA或其他方面的知识更新。公司 设计培训方案时考虑较多的是纪律、文化、技能等涉及眼前利益方面的内容,要求其员工COPY不走样, 但前瞻性不够。所以说观念更新比知识更新更显得紧迫。上海市今年承办“99‘《财富》全球论坛 上海”年会,上海有70多家企业负责人参会,有关部门到现在才想到请有关专家给那些负责人就 如何与国际跨国公司开展竞争与合作、如何从其发展中得到启示、参加高层国际会议应掌握怎样的 交际技巧等进行专题讲座(见1999年8月20日《新民晚报》)。假如没有年会,那些企业负责人还不知 道讲座的内容,这是上海企业家们的幸运还是悲哀呢?企业也一样,假如你不是主管,那么主管的技巧等是 不会给你培训的;你是财务人员,公司是不需要你知道人事的相关政策的。所以到一定时候就会产生“书 到用时方恨少”的喟叹。所以说人人学习的企业不能简单地称之谓“学习性组织’。企业首先要塑造 教练性组织,其次才能塑造学习性组织。教练性组织,顾名思义注重的是“教”与“练”二字。教, 具引导、指导和组织保障等特点。它根据社会发展趋势、企业管理目标、员工实际情况等及通过层次 理论、双因子理论、公平竞争气氛等在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员工生涯设计、公司激励机制等各个方面调动员工 的学习积极性,使公司的学与员工的学纳入同一轨道,形成共同价值观与成就感的标准,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一 种企业文化。那么,就企业而言,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方面成为可能,尤其是企业拥有最大财 富——人才资源,为企业长盛不衰提供保障。就个人而言,个人与企业的双重认可,为自己的成长、提高提 供了依据,容易达成设立的奋斗目标。而说到“练”,我想起传统的读书与培训机制,是“填鸭式”的,只学 不练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半途而废。譬如学外语,几年后不用其后果我想绝大多数人都知道那是一种怎样的 结果。练包括示范、模仿、情景操作、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通过练,才有亲身感受、加深印象、从领会到会 用等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被忽略,如学电脑时知道很多,但由于不练,平时应用得很少,久而久之原 来学的电脑知识被遗忘、退化了;又如平时企业培训时觉得效果挺好,却不注重在工作中应用方面的绩效评 估。学有所用、用而再学,只有形成良性递进循环,才能让人的整体素质呈螺旋状上升。要形成好的练的场 所,就必须为员工提供一个足够大的舞台,员工可以担任不同的角色、可以进行多次的彩排、允许彩排失败 ,用人由伯乐相马转变为赛马。对员工而言,有空间、有机遇,关键靠自己;对企业而言,练场是磁场,更 是赛场,对自己人力资源的实力、储备力量、生产能力等有个全面的了解,并形成自己的核心战斗力、竞争力。

  所以说,在知识经济的浪潮涌入我们的生存空间时,原以为巩固的架构体系瞬间成了“豆腐渣工程”;原以 为是个知识分子,一眨眼有似回到了学习的启蒙时代。作为一个企业,一个普通人如何顺乎变革而立于不败 之地?我以为惟有“惧者生存”。惧者,时刻对自己有个正确的定位,集学习与教练于一体,以创新求蜕变 ,以卓越求持续。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