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设立主管的目的,就是要解决部门的问题,但什么是“问题”必须先认清。为适应外在环境的快速变化,管理者应具有高敏感度的意识,以体验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而突显问题点。
同时,管理者不只要启发部属的问题意识,本身更要有问题意识,创造一个启发性的工作环境,才能对问题的发生迎刃而解。问题的解决与分析应该从组织部门定位属性、职务内容的分析以及工作方法改善三方面着手,才能毕其功于一役。
当问题有所变化时,管理者应思考如何从众多的想法与解决方案之中,发觉真正好的意见,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当然整体推动的动力来源,还是有赖管理者具有达成目标的雄心。
第二,主管的工作就是管理功能循环,因此有必要遵守管理程序的过程,才能收到具体的工作成果,如果采取跳跃式管理或方法运用不当,不但工作流程阻碍不顺畅,也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
依照企业管理的理论与实务,在管理循环过程中,主管应先对自身负责的工作制订可供参考的计划再实施,但因为计划有时不如变化,因此管理者为达成目的有必要安排部属的协助与参与,并给予部属适当的命令,实施过程或实施后,还必须针对所设定的目标、方针与计划等基准进行检讨,一旦发现与当初设定标准产生异常,就要采取必要措施,为使组织内的工作顺利进行,还需与上司、部门以及部属保持紧密的网络协调。
第三,管理者是否称职,主要是依据部属的工作成果予以评估,此项意义表示培育部属提升工作能力的表现,是主管责无旁贷的责任。培养部属有两个关键点,首先是培育部属要有所为,是PCDA的管理循环;其次培育的执行要有正确的起步,从第一天进入企业做好准备,配合平常OJT(On-Job-Training)在职训练,才能使部属培育发挥最大的功效。
第四,组织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个体行为与其说是理性基础,不如说感性支配的成分比较多,身为组织运作关键人物的管理者,必须先体认部属也是一个“人”,有其个别需求,需求不满会引发反向行为,也会引起主管的头痛,因此如何启发部属具有良好的态度与正确处理人事问题,促进组织运作活性化,建立团队共识,是主管必备的管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