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经理往往遇到这样的麻烦:在两个基本条件相当的应聘人员中,不知道是招那位主动型的人才好呢?还是招那位被动型的人才好?主动型人才热情开朗,但有几分咄咄逼人;被动型人才诚恳老实,但又显得欠缺活力。如果公司只想招一个人,到底招哪个好呢?下面告诉你一个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有个双因素理论。他把人的需要分成两种因素,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等叫保健因素,成长、成就等叫激励因素。他认为不同的人的追求不同,因而对这两种因素的需要也就不同。就是说,可以根据这两种因素区分人的不同层次。他的这个理论是有一定道理的。按照他的理论,一味在事业层面上追求激励因素的人是主动型的人;而追求保健因素的人一般采取被动的态度,故此,我们称他们为被动型的人。
主动型的人。主动型的人一般具有较高的追求和奉献精神,具有较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他们的主动意识强,往往表现出开拓精神来。对他们之间能力强的,我们应该以授权方式为主,尽量放权给他,可以交给他们复杂的、有难度的,特别是富有挑战性、风险性和开拓性的工作。这不只是可以培养他们能力,而且会激发他们更大的创造精神。一些人甚至认为,具有高追求的人,交给他们只具有50%成功率的工作,会调动起他们最大的干劲和热情。对他们之中能力弱的人,我们应该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学习、提高水平的条件,为他们创造好的环境,帮助他们进步,尽量交给他们有把握完成的工作,逐渐提高能力。
被动型的人。这部分人比较注重物质利益、工作条件和人际环境,他们表现出来的往往是责任心,而非进取心,思想内涵也比较简单。对他们其中能力强的,要明确其具体责任,赋予确定的激励机制。因成就意识较弱,所以最好是叫他做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工作,或是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对其中能力较弱的人,一定要辅以较为完美的管理制度和激励办法。分配给他们较为单一、专一的工作则比较合适。
明白了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也许招聘经理在两难的选择中就不那么犯愁了,到底用什么样类型的人,就看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员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