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人才才是生产力

经典作家认为: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体现,包括所有制形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品如何分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辨证统一,使得人成为理论的本体。

本体的追问

经典马克思主义著作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论述,在IT产业同样引人注目。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最直接的力量,也深刻影响了生产关系的变化。人的因素再一次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原来经典作家们从人的本质到经济关系本质的转移,再一次得到了回归。

科技以人为本,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联系起来,我们不得不对人本身做重新的审视。生产力的本体是人本身,生产关系的本体似乎也离不开人本身。作为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最正点的阐释,辩证唯物主义成为马克思贡献给人类社会的两大财富之一。

回到现实的世界,信息产业作为传统经济的整体救赎力量不断作用,资本家们早已认识到人才对于这个高科技产业的价值。似乎在应一句讨论不休的问题,核心竞争力是好制度还是人?

而现实是中国IT的人才状况并不乐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足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价值实体,这也是中国IT产业笑话不断,泡沫不断,炒作不断的根源。笔者认为,有用的人才且能够发挥作用产生价值的才是生产力,能够培养这些人才留驻这些人才使其各得其所的制度环境才是生产关系,并且只是其中一个体现,因为它涉及到了所有制的制定与产品的分配,但IT产业的不断发展加速突出人的本体价值。因为互联网使得财富的聚敛变得容易,人与人的沟通变得便捷,同时也拉大了贫富分化,阻碍了生产力的后续发展,验证了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理论。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希望借用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发展的国家来说,每年的人才赤字都使得这个产业高速增长的背后危机四伏。仅靠国家正规大专院校毕业的每年几万毕业生无疑是杯水车薪,而中道出没的中介机构或多或少影响了人潜力的培养。存在一个现象就是,一方面人才是总量不足导致供不应求,一方面人才结构不合理,使得产业面临真正的人才饥渴。

企业的两性

企业是天生就具有赢利性的,与企业作为人聚集体的社会性一样。企业是经济社会最基本的元素,也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责任的承担者。人才的培养环境最终在于企业,人才的使用最终也在企业,因此无论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都与企业联系起来,并且随着竞争的发展,企业将逐渐形成寡头企业,力量更加强大。

企业的寡头形成无论在哪个行业都如此。以IT产业为例,新兴行业具备了所有的行业发展特点,也逐渐展现出产业界的整体走向趋势。现在Oracle力图收购Peoplesoft,以及HP整合康柏,中国IT百强年营销总额不过IBM的80%等就是明证。企业规模与实力的增大使得企业两性更加凸现与融合,并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不断加深。因为企业是基于全球市场来进行战略设计的,生产、销售、供应、服务可能完全分散,无疑加大了企业与社会的融合,同时在产品与市场、技术上的垄断又能够为其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这部分企业具有所有企业典型的特征,并且是企业发展走向的最忠实代表。

放眼中国企业,企业规模与实力都依然很小,产业结构失衡,核心技术与关键应用能力缺失,政府依旧是社会的主要管理者,无论在政权管理还是经济管理上,它也承担了主要的社会责任,使得庞大的国家负担消耗了巨大的财政资金,因此在危机管理的救治上,国家捉襟见肘,呼唤企业参与成为与日俱增的呼声。当彼得.圣吉与他的《第五项修炼》来到中国时,学习型企业的呼声成了恍然若醒的一盏明灯。由企业组织的实施学习型工作的新思路不断被中国企业所采用。企业开始逐渐走向社会,在社会教育、员工培养方面做更多贡献。

同时,也有不少企业开始设立学习基金、科技开发基金等供更多的企业外部的人来学习、进步,跨国企业中如IBM、Microsoft、HP等都有自己的学院,另外也会在其他地方设立培训机构与认证考试机构如微软认证、SUN认证、CISCO认证、华为认证等提供了一个供更多人学习成长的机会。当然,这也是企业自利性的一个表现,使得两性很好的融合了,实现了最好的价值变现。

众所周知,中国IT产业处于全球IT链的低端,因为没有核心技术,不能够制订标准。体现在理论上、技术上、应用上的落后,原因是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没有好的培养人适合人发挥的空间,阻碍了IT人才在高端领域的突破。因此,理论上的符合中国本土情况的管理理论、技术走向的支持成为进军全球先进行业的一个突破口。因为,中国是有广阔的市场,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空间系统,另外,TD-CDMA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成功也鼓励了其他领域的创新和钻研。
对于研发,国内鲜有企业拿出过10%的资金进行支持的,对于理论创作,国内理论界并未形成与国内IT产业高速发展想匹配的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主要原因是资金问题。而理论出版方面的政府支持尚未出台,因此一般依靠作者本人出版,从而极大限制了出版工作的发展。

让企业来参与支持成为又一次的呼唤。

企业的哲学

作为中国软件供应商大力兴办软件学院进行数字圈地的东软,无疑深刻理解了“软件是一种态度”的哲学,从人力资源这一核心抓起,作为长线投资的战略使得东软能够获得持续发展。作为中国第一个以管理软件厂商身份发起成立的IT出版基金,金算盘IT出版基金设立之初确立了明确的支助原则。金算盘IT出版基金的发起成立,顺应了中国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趋势,也为提高国内信息产业的研究开发水平、理论实践水平、支助广大IT人员深入提高中国IT核心竞争力的探讨、提供用户做信息化产品选型参考等做开创性的尝试,同时是中国企业不断成熟的体现。

IT基金负责人毛华扬教授指出“金算盘IT出版基金”:为了推动我国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普及IT知识,提高从事信息化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IT水平,支持国内大专院校、研究机构、个人(含在校硕士、博士生)优秀和重要的教材、著作及其他文稿的编写和出版而设立的,并且IT基金将不断推出新的支助项目,推动国内IT产业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用友的ERP顾问培训、金蝶大学等相继组建,表明本土企业开始不断夯实IT产业链人力资源的短板,不断在纵深方向进行发展。

在现在中国管理软件界依旧浮躁的现实情况下,在中国IT产业处于全球IT产业链末端的环境下,中国IT产业除了靠本土化的暂时优势赢得生存外,应当逐渐提升自身在理论、技术上的核心竞争力,逐渐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强国,为推动国家工业化改造和企业管理升级做贡献。IT基金的成立开创了企业创办教育基金的先河,并将影响更多的有高瞻远瞩的企业加入到这一领域,从而在根本上配合企业、政府、业界的市场教育行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谓治贫先治愚,而书籍是开启民智的最有力途径。

在尚未过去的SARS危机中,业界一度讨论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国家对保护民众的责任问题,企业的自利性与企业的社会性在高度理性的社会里将会有很好的融合。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承诺持续遵守道德规范,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并且改善员工及其家庭、当地整体社区、社会的生活品质。世界企业永续发展委员会也体会到因为文化或者产业的差异在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形式不一的问题,但仍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不仅仅针对股东,而是所有的利害关系人,如员工、供应商、分销商、环境、产业相关人员等。原来的社会责任多由政府靠财政支撑,在SARS的抗击战斗中尤其体现的明显,政府资金捉襟见肘,因此业界人士呼吁企业的行动来支持力量单薄的政府行为。

解决了人力资源在人才结构、技术层次、培养体制方面的问题,在理论上、实际应用上进行双重结合,真正实现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补。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