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量化在现在国内的管理者来说似乎是件很进步的事情,但在西方已经是被充分质疑过的概念了。
以高考为例,为什么要量化?因为怕口说无凭,什么走后门的、走关系的都会上来。于是出一套题,考考大家的分数,你高就说你厉害,就可以上学了。
这套制度是理想的制度吗?
如果是,就不会有“高分低能”的说法了。还有,偏才总分不高怎么办?在这种考核机制下就会导致错误的判断。换句话说,高考的量化实际上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
在公司中就更是这样,先不用说量化比较复杂的领域,就拿最好数量化的销售指标来说,真的可以订得那么合理吗?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怎么衡量?每年的经济景气变化怎么衡量?
其他领域就更是这样,上一些乱七八糟的指标,评得谁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种量化与其说是管理,不如说是垃圾。
西方一位学者说,“量化的一个副产品是,不需要良好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何人都可以说三道四了。”
所以,最关键的还是判断和分析。量化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