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啊,前途!

高考几乎是每一个学生都必过人生关,每年一次的高考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高考之所以受到如此高的关注,很大的程度在于高考已经成为大众普遍观念中的一条通天之路,是通向美好未来与似锦前程的荣华之路。一批学子通过高考迈入了象牙塔,而另一批学子在经历过四年大学风雨的冲刷后又将迈向社会这所大学,在这里考验他们的是就业率,每一个学生的价值将会被略带残酷的重置,从最初的“产品严重短缺”到“产品相对过剩”,从“天之骄子”到“社会多余人员”,对于前途他们总是有太多的话想说……

自上而下的压力

再美好的时光都有终结,无论是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还是四年一届的大学生涯。两者的区别是,世界杯每四年期盼一回,而大学生涯则一去不复返。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第一个毕业生高峰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2年的145万猛增至212万人,比去年增加67万,增幅46.2%,就业压力也因此一下比往年增加了将近一倍。为了获知计算机相关专业大学生就业的现状,记者深入到了学生的中间,透过采访切身感受了这些即将迈出大学校门的科技人才尴尬的现状。

孙丽(化名)是河北省某大学计算机科学系2004年应届毕业生,2000年正值全球的互联网热潮,在各种诱惑的吸引之下,她通过高分等优势拼命“挤”进了当时最为热门的计算机科学系,成为了象牙塔里最有前途的一批人。“因为我绝对优异的成绩优势,当初才能够选择计算机科学系。”孙丽谈到自己当年如何进入计算机科学系时无比自豪,那个时候她是最后优秀的。然而在学校经过了四年的镀金之后,即将迈向“江湖”的孙丽此时却感到了空前的茫然和无所适从。

“2003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让我很迷茫,我从没有过这样的压力和失落感。真的,即便是高考的时候,我都从没有承受过如此巨大的压力。长达四年大学的学习生活,最终验证你是否优秀的方式就是择业。一个好的单位,一个稳定或者说丰厚的薪水,一个能够发挥你专业优势的工作环境,这就是验证的标准。”孙丽在将近半年的时间里不断的去各种工作单位应聘,但是至今仍然没有找到与她所学的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工作机会,此刻在家待业的她内心承受着无比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多个方面,有同学之间的,有父母的,还有老师和那些就业竞争对手的,甚至招聘单位工作人员的一个眼神都能够对孙丽的内心构成压力。

“2003届北京高校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双向选择会”上透露,2004年北京高校毕业生超过11万人。此次大会是北京市面向2003届毕业生召开的首场大型招聘会,来自北京、上海、大连、南京等地的230多家用人单位参加,需求专业涉及计算机、通信工程、电子、自动控制、信息管理等10多个学科,提供需求职位超过6200个。

设在首都体育学院田径馆的会场吸引了大批毕业生前来,购票的队伍长达数百米。记者在招聘会现场看到,经济发达地区、大院大所大企业仍然最受毕业生的欢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电子科学研究院、一汽大众等单位的展位前都挤满了咨询、递简历的毕业生。而一些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或知名度不高的单位则略显冷清。

与计算机相关的IT产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科技行业,在这个领域工作的人往往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就是优厚的待遇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大众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心态,以孙丽为例,她在刚刚过去的两个月实习择业时间里并不是没有找到就业机会,某县城的中学就曾想聘用孙丽为该学校的计算机老师,但孙丽和她的家人都感觉这份工作没有发展前途,因此放弃了。孙丽在谈到IT行业用人标准时,经常会说“无所适从,但又不甘于现状。”这样一句话。其实像孙丽这样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在就业时所面临的窘境与无奈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一方面他们作为高科技人才都有自己远大的理想,另一方面被“惯坏了”的他们不愿意面对现实的科技人才市场状况。

象牙塔与江湖

从象牙塔中走出来的孙丽在默默承受多方面压力的同时,也在面临着非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对她的就业构成的压力,这成为她跨入社会这个“江湖”大学后看清的第一个现实问题。“我去一家公司应征程序员,开始我信心十足,因为我发现与我竞争这份职业的对手没有一个是专科人员,但最后的结果非常令我‘郁闷’,他们选择了一个思维更加灵活的数学专业毕业的学生。”由于中国近几年高度重视计算机教育,加之计算机开始普及到社会的各个方方面面,因此计算机人才的具体定义开始被淡化,这也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面临的问题之一。例如,很多单位需求计算机平面设计人员,但是他们不会选择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而是选择了更加有“艺术感”并懂计算机的美术专业学生,诸如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现如今很多大学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科也都开设了针对本专业的计算机教育,例如很多大学的英语系开设了“计算机人机翻译”专业,美术系则开设了“三维动画设计”、“平面设计”、“数码影视制作”等。更多的学科开始将计算机的作为辅助教育的工具来教育学生,而那些专业计算机系的学生却仍然需要掌握那些根本毫无用武之地的计算机构成等底层原理知识。“难道让我们这些计算机系的去制造计算机和CPU?”孙丽寒窗苦读四年后仍然对自己在学校中所学习的知识感到不解和迷惑,高等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与人才的实际应用在高校的象牙塔中出现了脱钩的状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让更多的学科与专业学会了应用计算机技术,而企业也发现,他们不再需要一个之懂计算机的“外行”了。而我国计算机专业的高等教育似乎并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教学方法和准则仍然遵循着计算机发展初期的老套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际竞争能力,这成为我国计算机人才培养和计算机教育的病根,而根治病根的最好方法就是对我国现有计算机人才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进行一次深入的改革。

更令许多学子苦恼的是企业一味的要标准要求人才素质,而对于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却没有实际的利用空间,不过为了提高企业形象等,很多公司企业仍然在招聘人才时限定了一个很多人无法逾越的鸿沟。“计算机信息科技的变化太大了,太快了。在我不步入大学校门的那年,社会上急需像我这样的专业人才,但是现在这个领域里,招聘单位动不动就要求硕士生和博士生,一听你是计算机本科生,连谈都不跟你谈。”孙丽在谈到自己屡战屡败的求职经历时言语中充满埋怨的责怪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标准过高。

然而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招聘单位却也有自己的苦衷,“并不是我们用人单位的要求过高,在某种程度上讲时现在大学生的自身素质降低了。其实就我们企业自身来讲,我们也不情愿付出很多的资金去养活一个比本科生贵很多的硕士或者博士,但是现今的计算机和网络对于任何一个企业都起着关键性的支撑作用,他们所操作的设备是最昂贵的,他们研究的课题也是和企业命运相关的,正因为科技人才对我们的意义重大,因此我们在选用计算机科技人才时才显得如此的谨慎,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我们基本会选择更加有保障的硕士或者博士。”精明的CEO们最会计算投入产出比,所以此时,即使是最不关心新员工大学出身的CEO,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然而然地选择学历这种唯一能够衡量学生价值的标尺。

计算机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企业如果要生存就必须跟随行业的脚步,然而躲在象牙塔内的学子们却在这个问题上与社会的脚步产生了某种脱节,这种脱节在某程度上让计算机这类的科技人才在面向市场是,显得自身知识过于陈旧。在这些科技学子们接受“社会”这所“绿林大学”九门十八派教诲的同时,他们将再度缴纳一定数额的学费,有时候代价还颇为高昂——再高昂都是值得的,因为那将锻造一个人的真本事。你以为你出线了,你就会踢球了?和中国男足一样,学生们也要问自己类似的问题:你以为你跨出校门了,你就能毕业了?

敢问路在何方?

中国的大学和那些高科技学子们是该接受些几近“功利主义”的意见,因为到现在他们还不能够在人才输出前给企业一个相应的素质和能力的质量保障;可企业也该有自知之明,国内有哪几家公司能给大学生一个真正健康的学习和成长空间?有关人士建议广大毕业生:求职时应该准确定位,调整就业期望值,更多考虑是否适合自己事业的发展。此外应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在学生时期一定要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很多用人单位非常注重学生的社会时间经验。而对于那些已经步入社会的学子们,专家也提醒,凡是都应当从基层作起,即便是计算机科技人才也不例外,特别是很多计算机科技人才偏重理论,而实际操作能力极差,这些都是值得学子们深思的问题。

大学时光作为一种情结,回想起来总令人唏嘘不已。然而,这种情结在现实世界中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无论你是名校的还是二流的,是热门专业的还是冷门专业的,是寒窗苦读的还是荒废学业的,是情场得意或是情场失意,曾经大起或曾经大落……当你跨出大学的那一天,通通要将这四年时光埋葬。时兴的说法这叫“归零心态”――一切从零开始。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