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为什么要聘请“首席学习官”?

史蒂夫•科尔(Steve Kerr)说起话来既不像在投资银行高盛(Goldman Sachs)工作的,也不像头衔中带有“首席”两字的人。他过去是个教授,现在说话还是这个样子,甚至像个老夫子。但这些特征与他头衔中后面三个字非常契合:科尔先生是高盛的“首席学习官”。

当科尔先生2001年5月加盟高盛时,首席学习官是为他新设的职位。时任首席执行官的亨利•保尔森(Henry Paulson)需要训练新生代管理者,要让他们与即将退休的前辈们一样优秀。

两年前,高盛公开出售股份,结束了其长达130年的合伙制企业身份。当时,保尔森先生几乎已将公司规模翻了一番,员工人数达2.3万人。高盛的许多合伙人当时非常富有并计划退休,他们都是高盛文化的维系者。为培养新一代管理者,高盛制订了松树街领导层计划(Pine Street Leadership Project)。但公司前总裁约翰•塞恩(John Thain)表示,高盛希望以更系统化的机制来提供培训。

但是,为何聘请一个“外来人”讲授如何成为一个“内部人”?科尔先生从未管理过首次公开发行交易,也未帮助过首席执行官出售公司,更未买卖过债券。更重要的是,他从未在高盛工作过,因而不了解是什么创造了高盛文化。高盛文化声名狼藉,被称为“长期贪心”和“成功文化”,并且提倡团队合作,而避免采用华尔街的明星制。

但在加盟高盛前,科尔先生是通用电气(GE)的首席学习官。在通用电气时,他的职责包括管理克罗顿维尔(Crotonville)管理学院,该机构被许多公司奉为企业内部大学的样板。而且,科尔先生曾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密歇根大学任教,并曾担任南加州大学商学院院长。他知道如何把沟通技巧传授给一流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

高盛的松树街项目以纽约市中心一条狭长的街道命名。1869年,马库斯•高德曼(Marcus Goldman)就在那里开设了他的第一间办公室,以便为钻石和皮革商人提供借据经纪服务。而现在,在高盛遍布全球的办事处中,有一大群学生接受松树街项目的课程培训,其中包括新任命的董事总经理和新任部门主管。

如今,一些公司把首席学习官一职视为互联网时代的荒唐事,但尽管如此,科尔先生这份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刚过去的股票熊市中,投资银行境况低迷,导致该行业在2002年削减了数千个职位。高盛既然希望重塑自我,那么对它来说尤为重要的是拥有能与客户沟通的高级管理人员,并将收入创造者转变为管理者,使之能训练下一代领导人赢得业务。

在2004年,科尔先生的职位可能会愈加重要,因为有两个重量级人物将不会担当培养新一代领导者大任。他们已跟随保尔森先生数十年,被认为是接掌公司的当然人选。一个是塞恩先生,他已离开高盛去管理纽约证交所,另一个是曾与他共同担任总裁的约翰•桑顿(John Thornton),他目前在中国讲学。

但高盛聘用科尔先生,目的不光是让他培养内部领导人。他负责的松树街项目也用来与IBM、索尼(Sony)、康菲石油(Conoco Phillips)及房利美(Fannie Mae)等公司客户建立良好关系。

课程中有一门名为“新生代领导人”。由走上晋升之途的高盛雇员挑选一位客户,邀他参加为期两天的课程,授课者是科尔先生、保尔森先生和副董事长罗伯•卡普兰(Rob Kaplan)等高盛资深管理者,还有从外部邀请的人士。课间推出鸡尾酒会,其中包括游戏活动,有时甚至还有魔术表演。

去年10月在纽约举办的一期课程中,会议室内放了11张U形桌,桌旁围坐着许多A类管理者,他们一心渴望回去后就能赚到钱。

要抓住这群人的注意力并不容易,尤其当他们带着“黑莓”(Blackberry)无线通讯装置时(在华尔街这种装置被称为“神莓”(Crackberries),因为它们会让人沉溺其中)。但只要科尔先生一拿起话筒,台下大部分听众就会把这个装置丢开。

科尔先生讲了个有关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的故事:有一次,韦尔奇走进他的办公室对他说,希望从克罗顿维尔管理学院走出来的人能够在“通用电气里很普遍”,随后就离开了。科尔先生知道,等自己下次见到韦尔奇先生时,必须证明克罗顿维尔有所改善。但他不懂韦尔奇先生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这个故事触动了听众,因为他们也曾接到上级的类似指示。

科尔先生表示,领导者往往会做出概念性的指示,而管理者必须把这些概念逐级下达,以便员工能把概念化为行动,从而最终达成交易。

科尔先生的目标是教他的学生如何表达,以便员工能够理解那些概念。因此,他让听课的管理者把对员工行为的希望写下来,分别写在“多些”和“少些”两栏中。

很多团队都把“责任心”或类似的话写入“多些”一栏中。但最有趣的结果是,每个团队都在“少些”一栏中写满了“怪罪他人”、“唯唯诺诺”、“事必躬亲的管理者”和“消极服从”之类的词汇。

科尔先生问学生,他们是否承认自己也有“少些”一栏中的行为。下面没人举手。科尔先生说,没有人认为自己的行为可归入“少些”一类,因此,领导人的诀窍之一,就是推动员工成为“多些”一类的人。

而这正是保尔森先生聘请科尔先生的目的所在。

作者:戴维•威尔斯(David Wells)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