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改制的企业怎样看待人员的流动,这关系到企业重组后员工整体素质的高低,进而会影响到企业经营业绩。本文试图就改制过程中营销人员流失所产生的弊端、形成的原因及管理对策作一探讨。
一、人员流失的弊端
习惯上把人员流失称为跳槽。有些营销人员跳槽,表面看损失不大,但对整个企业的采购、销售活动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每个企业培养一名合格优秀的营销人员都要付出一定代价,他们一走,一切都会付诸东流,劳而无功;二是如果营销人员将老客户带走,将会对企业总体销售额产生直接影响,为寻找新的替代客户还需要花一定时间和费用;三是营销人员跳槽还会带走对企业至关重要的信息和有关资料。
二、流失原因分析
从笔者比较熟悉的几个企业看,人员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一般来说,人们到岗工作,最初的动机是获得一定的薪金,但工作稳定后,就会考虑个人的发展机会、前途等问题。如果员工发现在企业长期无法实现其职业计划目标,就可能跳槽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其他单位去。
2.个别企业前景不明朗或内部管理不完善。这里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或因处于调整时期,企业本身技术、资金、人才缺乏,市场份额小等诸多因素,使员工感到没有发展前途,没有安全感。另一方面,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工作职责不明确、奖罚不明,基本的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导致员工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符合要求,即使努力工作也难以获得认可。这种环境使那些想有所作为的员工无法很好地发挥作用。
3.薪酬结构不合理、待遇不合理、不能兑现奖励,或工作标准过高,也都不同程度地导致了员工跳槽。
4.人才流失除了因为薪资因素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如工作环境、与领导关系融洽程度、领导公正与否、培训机会和个人前途等等。
三、员工流失的管理对策
根据对员工流失的原由分析可知,要想留住人才,必须立足于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营造有吸引力的企业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留人先留心”,只有真心尊重关心员工,体察其需求,帮助他们成长进步,给他们营造发挥自己才能的环境,企业自然能留住人才,从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尊重员工需求,关心员工成长和发展,重视员工的主体性和参与性。管理者树立“以人为本”思想的意义在于,一个企业有了合格的员工,才会有好的产品和好的市场,也才会有好的利润。在管理过程中尽量使员工有受尊重的感觉,其结果必然是关心培养了员工,也发展了企业,实现了个人与企业的“双赢”。
2.建立制度化约束机制。企业必须制定相关的制度,对员工流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特别是对营销人员要靠完善的机制管理。
3.内部管理规范化。管理不完善,就会使员工感到无所适从,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实现规范化管理,一是管理者要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尽量做到科学决策、合理分工、有效控制。二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摒弃经验管理,真正做到科学管理。三是帮助员工学习各种知识与技能,提供实现个人专长的机会,铺设职业发展的阶梯。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塑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使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取向一致。出色的企业文化所营造的人文环境,对员工的吸引力是其他吸引物无法比拟的,因为它张扬的是一种精神,它打动的是一颗心。
5.加强人力资源制度管理,提供合理的薪资标准以及奖励提成。
从长远看,企业加强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建设,是稳定员工的基本出路。所有跳槽的人并不都是因为工资太低,大多数知名企业的酬金并不高,管理很严,压力也很大,为何跳槽率比较低?因为员工看重的是企业先进的培训管理制度、强大的品牌优势和企业文化。员工大部分都是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从客观上讲,这些企业用软办法留住了优秀的员工,节省了人力成本,不失为成功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