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登陆NBA,吸引了几乎全世界球迷的眼球,许多中国球迷一场不落地关注着小巨人的表现,甚至连赛场外的花絮都不放过。一个赛季结束了,休斯敦火箭队遗憾地以一场之差无缘季后赛,而姚明也在最佳新秀的决择中屈居第二。纵观整个赛季,姚明每场平均得13.5 分,命中率49.8%,平均篮板球8.2个,共27次取得两双。
有了上面的数据,再与其他NBA球员,特别是这个赛季的新秀,以及历史上其他著名中锋在第一个赛季的数据相比较,就可以清晰地勾画出姚明在第一个NBA赛季的整体表现了。
这就是关键业绩指标的作用,反映了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上所取得的主体业绩。越来越多的组织,不仅是企业,都开始采用它来作为绩效评价的主要工具。最近一期评选出的国内足坛最佳阵容,也同样列举了球员在射门、进球、抢断、失误等方面的数据,来证明其为何可以在相应位置被称为最佳,这是另一个例证。
使用关键业绩指标,可以尽可能避免在绩效评价中的人为因素。就如论人气,与姚明相比,对手是望尘莫及,但最佳新秀的评选并没有考量这个因素。反到是因为火箭队没有打进季后赛,成为姚明失分的关键,组织的整体绩效影响了个人绩效的评价。
关键业绩指标的使用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组织需要不断地开发出更适合自身的评价指标。NBA近年使用了一个新的指标—-效率系数,它将球员在各个方面的表现综合起来,就可以更方便地比较不同位置球员的整体表现。
要认识的是,关键业绩指标亦不是绩效评价的全部,主观性的考评还是必需的,但应有事实作为支持。在NBA评选MVP,得分、篮板、球队的成绩等无疑是关键,但球员在球队中的核心作用和关键时刻的表现常常最终决定了MVP的归属。这一点放在企业中来看,完成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自然重要,但个人在组织中的团队协作、主动性和创造性等也不容忽视,根据不同企业所要引导和鼓励的不同的价值表现,选择重要的衡量要素,也是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
当然,在企业中建立关键业绩指标体系要比在NBA可能更加复杂,需要考虑企业的战略方针与核心价值观,结合不同行业和专业的关键成功要素,建立结构化的指标系统。但从NBA对球员的评价上,我们亦可有所启迪。
(初撰于0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