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中国灰领”如何裁出

自从去年11月份以来,首先从上海开始,一些培训机构相继提出进行灰领阶层的岗位培训。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市场的客观需求,由于企事业单位及人才市场具有灰领技能的人很是抢手,一时间,各种培训机构纷纷打出培训灰领阶层的旗号,“灰领”、“灰领阶层”、“ 灰领培训”成为诸媒体的热门话题,也成为网络点击最多的关键词。解释的概念五花八门,歧义百出。其实,早在10年以前的1994年,河北工业大学教授李景元就提出了“现代中国灰领阶层” 的概念,并在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企业报社、企业管理出版社的帮助指导下确定选题,于1995年1月正式出版了《现代中国的灰领阶层》专著,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这是我国第一部在国家图书馆中收藏的论述灰领阶层的专著。

灰领阶层的内涵

灰领阶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它的范围既包括企业也包括事业,既包括政府也包括社区。李景元在《现代中国的灰领阶层》一书的第一章有关灰领阶层的管理地位和作用的论述中明确提出:中国的灰领阶层是对西方“白领”、“蓝领”阶层的对称,是对中国现场管理与专业技能运行人员的地位作用及其职能进行长期研究实践所得出的客观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结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场管理与专业技能人员既不是单纯的“白领”,也不是单纯的“ 蓝领”,而是介乎于二者中间的灰领阶层。

李景元认为,对中国现代从事管理和操作、具有管理专业技能、又有操作技能、在企事业现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专业技能人员划分成截然不同的“白领”与“蓝领”,这显然存在缺陷,从价值观念上看不符合我国国情,在实践上更不利于缩小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就是在西方国家的企业里随着高科技、高技术的发展,管理与操作、动手与动脑、一线与二线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对专业管理及技能操作人员简单的以“白领”与“蓝领”划分的缺陷是十分明显的。

对于这一阶层的概念,李景元是这样界定的:以企业为研究对象,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条件下,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管理与操作的界限明显缩小,在生产现场,单纯的脑力劳动与单纯的体力劳动的界限向着逐步消失的方向发展,取而代之的则是具有二者特征的新型的管理者和劳动者,即灰领阶层。

李景元的论述揭示了现场专业管理技能人员的特点及属性,科学地回答了中国现场管理与专业技能人员灰领阶层的属性问题,澄清了与西方“白领”、“蓝领”的本质上的区别,具有鲜明的中国管理特色。

灰领阶层界定的现实依据

李景元依据多年工作与研究探索提出了界定灰领阶层的依据,并确定了这一阶层人员的范围。从灰领阶层界定的依据来说,首先,随着劳动、工资、人事制度的改革,管理专业干部实行聘任制,而且是竞争上岗、动态管理,今天的 “白领”,明天根据需要可以变为“蓝领”。这样,对于管理技术人员从整个工作区间很难区别谁是制度上的“白领”, 谁是制度上的“蓝领”,而是属于“白领”与“蓝领”动态融合的灰领性质。

其次,从现场工作性质上来看,生产一线的工程、质量、工艺、设备、安全、环保等技术人员多数时间及大部分工作是在现场处理问题,他们具有极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是我国企业技术人员与西方“白领” 的显著区别。就是从事计划、统计、核算、财务、劳资、材料、行政的现场经营管理人员,他们也有相当的时间在生产现场从事管理工作,不存在单纯的办公室内的“图上作业”和“纸上谈兵”。这样,把他们定义为灰领阶层就更为确切。

再次,从他们承担工作的形式来看,企业现场的生产专业管理大部分由岗位工人兼任,这部分管理人员是“既工又干”的兼职人员,他们只是部分时间或业余时间从事管理。他们集“白领”与“蓝领”于一身,实质是“灰领”。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兴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这一领域所有行业的企事业中现场专业技能管理人员的双重职能、复合作用十分突出,他们既从事专业管理又有操作技能,既动脑又动手,既会操作又会管理,既会做业务工作,又会做行政工作,这些人员结构及职业性质充分体现了灰领阶层的专业技能特点。

灰领阶层概念的社会影响

李景元著《现代中国的灰领阶层》在全国发行后,书中所界定的灰领阶层概念及其科学涵义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普遍关注,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寿波教授指出:“灰领阶层概念的界定是对现场多重岗位专业技能与管理人员职责的科学归纳与总结,体现了技术与经济学科专业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现场管理专业技能人员的管理运作规律与发展脉络,开拓了企业管理学科现场管理方向的领域,填补了我国这一方面的空白。”

据悉,李景元目前正致力于《中国灰领阶层》的修订再版,并以此为基础撰写指导大学生就业成才的丛书,著述的出版将立足于WTO这一背景,吸收“人本管理、企业再造、学习型组织、知识产权、信息社会、管理信息化、计算机辅助决策、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知识经济”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将对中国灰领阶层的内涵表述得更为深刻,必将使灰领阶层的概念和理论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进而对中国灰领阶层这一领域人力资源的开发产生重要的作用。

喜欢 (1)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