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重金为什么留不住管理者

诚如专家预言,出资人与管理者合作、分手的老套故事注定还要演绎下去,我们不能超越这个阶段但通过沟通与努力,终将减少一些震荡和危机,缩短社会肌体由此产生的阵痛在 许多人眼里,被称为“金领”的职业管理者,年薪动辄十万元、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有着令人炫目的待遇和光环。但最近几年,引起社会关注的似乎已不再是他们高出常人的年薪,而是职业管理者频频“跳槽”的消息。

  这样的故事,也经常在我们身边发生:10月19日上午,来自台湾的谢又霖黯然登上了郑州飞往成都的CZ6411航班,作为河南省第一个本土超市外聘的职业管理者,谢又霖放弃了年薪96万元的总经理职位,中断了和九头崖集团的合作。

  不久前,河南一家房产界大鳄的总经理也远走加拿大;势头正好的天瑞集团与花费年薪几十万元从深圳聘来的总经理挥手作别。太行振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金利告诉记者,他们公司从1999年开始,就有意识地引进职业管理者,来来回回有四五拨儿人,时间长的干了四五年,时间短的只上任了5天……

  职业管理者的出走,带来的不仅是资源的流失,人心的动荡,也给企业留下了震荡甚至危机。一些企业CEO既痛苦又困惑:人才已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企业不惜重金求贤,可重金为什么留不住人呢?

  河南需要职业管理者吗相对于企业自己培养的人才,职业管理者通常被称为“空降兵”。

  什么是职业管理者?有着长期职业管理者生涯的刘金鉴先生告诉记者:所谓职业管理者,即以经营管理企业为职业,并以此来实现自身价值的专职管理者。职业管理者的出现,是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必然要求。没有市场经济,也不会有职业管理者。

  民营企业需要“空降兵”。黄金利的太行振动,始建于1984年,现在已成为河南省100家重点企业之一。黄金利说,这些年最让他头疼的就是人才短缺问题。为了从行为上、运作机制上真正变成现代企业,1999年企业就通过网络招聘“一长三师”,即厂长、经济师、会计师、工程师。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历史不长,最长的也就20年左右。这些民营企业的成长期,正处于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时期,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机遇甚至是企业家个人魅力等。传说上个世纪80年代,温州CEO到国有大厂推销产品,一只手上写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另一只手上则写着“给我生意,回扣20%”,财源便滚滚而来。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一些民营企业家创业发家时采用的那些办法,已不能适应规范的市场经济。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企业家或没有精力、或没有能力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他们迫切希望借助于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职业管理者队伍共同“打理”企业。

  最近,人们对温州民营企业家王均瑶之死特别关注,实际上是对民营企业能否建立一个正常的权力转移和传递机制的高度关切。王均瑶英年早逝,也为所有民营企业家发出了群体预警。

  “职业管理者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产物,民营企业家要及时适应这种需求。市场决不会因为你有没有职业管理者而停下来。”天基咨询公司总经理赵玲说,据天基人才网10月份统计,有892家企业上网发布了5062个职位,需求人数10741人,其中需要经理级以上职位1210个,占网站全部需求职位的23.9%,需求人数2821人,占全部需求人数的26.2%。据此推算,我省企业全年仅通过天基人才网招聘就需要职业管理者3万多人。

  “蜜月”何以如此短暂从一见钟情到互相猜忌,再到不欢而散,似乎已成为国内管理者难堪的三部曲。问题在于,出资人与管理者的“蜜月”为什么都比较短暂?

  “太行振动招聘的职业管理者,大都是在几十个应聘者中,挑出五六个进行面试,然后再进行试用。这些人有的留了下来,成了公司的骨干,有的走了。”黄金利坦言:“主要是我们企业做得不好。刘备当初如果不给诸葛亮放权,恐怕他的结局一样是一事无成。”

  一位管理者告诉记者,“河南不少民营企业主虽然求贤若渴,但并没有从骨子里真正做好使用职业管理者的心理准备”。在用人过程中,确有一些企业主不愿放权,把聘来的职业管理者当成“大管家”,甚至是高级打工仔,为企业撑撑“门面”。管理者难尽其才,无法实现价值最大化,自然拍屁股走人。也有企业主对职业管理者期望过高,希望几个月就能创造出辉煌,对职业管理者缺乏应有的耐心,最终也因失望与管理者分手。

  作为职业管理者的刘金鉴,谈及这个问题时,则更多地强调了职业管理者方面的原因。他认为,导致投资人与管理者关系破裂的原因无怪乎两个层面:一个是管理层面的,即所谓理念不合;一个是道德层面的。创维集团中国区域销售总部原总经理陆强华,出走之后带走了100多名营销人员,并对原CEO黄宏生及创维集团反戈一击的事件,曾被国内媒体炒得沸沸扬扬,这些行为势必加深双方的不信任感。面对社会上的短期投机、浮躁心态,面对职业操守缺位和社会责任感陷落,刘金鉴主张,“职业管理者要用良好的道德修养来约束自己,CEO靠资本吃饭,管理者靠品牌吃饭”。

  此外,文化的冲突也是导致双方关系破裂的重要原因。一位管理者对记者抱怨:“很多民营企业主要求员工像他自己一样为企业无条件奉献,恨不能要求员工24小时为他所用,根本无视劳动法的存在。”

  其实,职业管理者频频出走在全国范围内并不鲜见:吴士宏离开微软,王峻涛离开MY8848,俞新昌、李金水离开康柏,王树彤离开卓越网……专家认为,职业管理者频频出走,也是市场经济成长过程中所要付出的代价。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断言:在我国,出资人与管理者的冲突还要持续10年。

  管理者之路该怎么走既然企业主与管理者彼此需要,有什么办法去撮合双方“把蜜月进行到底”呢?

  带着这一问题,我们走访了丹尼斯百货有限公司总经理蔡英德。蔡先生毕业于台湾一所大学的德语系,毕业后进入零售业,一干就是30年。做职业管理者已20多年,来郑州创办丹尼斯也有9年多了,是业界公认的优秀职业管理者。

  在蔡英德那里,管理者与CEO有矛盾简直不可思议:“管理者与CEO怎么会理念不合呢?你选择一个CEO,首先要了解CEO的个性、风格,理解、认同CEO的企业文化,要么调整心态,要么走人。”

  “一个职业管理者必须清楚:管理者可以一走了之,但CEO却不能。所以最终是CEO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要能够交代。管理者绝不可以跟CEO当面发生冲突。”

  蔡英德认为,大陆用十几年时间走完了台湾零售业30年走过的路程。民营企业引进高管人员的需求与冲突,是经济发展过快、资本和知本双方都还不够成熟的体现。

  黄金利呼吁,尽快建立完善我省的管理者市场,让管理者有市又有场,便于企业选择;刘金鉴希望加大管理者才的培养力度,按照真正职业化的要求,尽快提高管理者的职业素养……

  一些经济学家也开出了“药方”——厉以宁:组建行业协会,制约职业管理者的行为。比如跳槽后若干年内不能到竞争对手那里去工作。

  王钰:采用适当的激励机制,尤其多用股票、期权制,这样即使管理者离开后也不会危害企业。

  钟朋荣:企业CEO要学会正确评估人力资本的价值,它对现代高科技企业的贡献比财务资本更大……

  大幕已经拉开,出资人与管理者之间老套的故事注定还要演绎下去。诚如专家预言,我们不能超越这个阶段,但通过出资人、管理者与社会等多方面的努力,终将减少一些震荡和危机,缩短社会肌体由此产生的阵痛。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