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如何打赢“人才战”

某杂志登了一篇题为《银行挖角大战开演》的文章,文中称:“对目前状况不满意的金融从业人员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逾60%,希望流动的大多是35岁以下的高学历人员,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面对人才流动,也是人才流动的直接受益者。”这是一个令人无法感到乐观的数字,毕竟,在人才流动中,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人才培训基地”是受损者,相对来说处于弱势,这也为处于改革关键时期的国有银行敲响了警钟,必须打赢人才争夺战和保卫战。

  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美国花旗银行前总裁曾说,人才是企业成功之父。但在实际工作中被忽略的也正是“人”这一环节,人才的被忽略,导致一些地方国有商业银行人才流向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出现了诸多“养在深闺人未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用人遗憾。为防止人才流失,有的国有商业银行习惯于用“卡”、“堵”的办法,用档案卡、用户口卡、用收回住房堵,结果是“抽刀断水水更流”。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只能靠有利于人才发展、创业的激励政策。

  一般而言,留住人才有三个基本的条件:一是银行要有好的发展前景,要让他们有一种自豪感。只有如此,才能使其忠诚。二是应有人才可成长的环境。“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留住人才的前提是为人才提供一个可供发展的环境。人才发展的含义是广泛的,从普通员工到中高级管理人员是一种发展,从低薪阶层到高薪阶层也是一种发展,从知识匮乏到一专多能也是一种发展。三是应当有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有些人才的流失不是因为薪酬少、报酬低,而是认为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自己的能力与目前的工资待遇、职位不相称或有一些才能不如自己的却位居高位或待遇比自己高。按照马斯洛的五种需要层次理论,不同的人才需要不同的激励政策,只有满足了他们不同层次的需求,他们才能够从内心深处产生感激之情,从而增强忠诚度,这需要银行有意识地去培养,公开公平公正地奖励忠诚的人才。

  因此,面对人才的跳槽与离职,一味指责他们忠诚度太差而出台若干措施堵塞人才跳槽之路径,只能治标而无法标本兼治。“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口号有一定作用,关键是要推出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人才竞争的背后是制度竞争,当务之急是切实加快制度创新,尽快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人才选拔机制。要在行内打破人才流动壁垒,建立、健全内部人才库,加大系统内的人才流动和交流,使一流的人才得到一流的待遇,一流的贡献得到一流的报酬。,在人才培养、使用上要充分理解信赖人才,不拘一格选贤任能,靠善于用人而加快发展。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