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大国企里的职业选手

对于那些有着海外背景、高学历、有成功的跨国公司职业生涯的人来说,进入大型国有企业是一个怎样的机会?一位就职于大型国有企业的职业管理者如今正在商学院读EMBA,与那些民营企业家相比,他会有一种优越感:“他们的平台没法跟我比,我们一天收上来的钱就顶他们几年的收入。”

大平台与大困惑

相对于跨国公司的那个“透明的天花板”来说,“大平台”的诱惑的确让人难以拒绝。“不到大的国有企业里,你看不到影响中国经济的事情。”中国网通股份公司CEO田溯宁的这句话或许可以说出其中的份量。

但是,国有企业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管理松散、权责不清、效率低下,那些习惯了跨国公司游戏规则的职业选手们能适应这样的环境吗?我们看过太多的人带着“水土不服”的埋怨恨恨而去,是国有企业的生存环境太过恶劣还是他们的适应能力实在太低?如何能够融入这个组织,如何影响、改变甚至能够带领这个组织走向新的境界?这需要职业管理者有足够的能力、智慧和技巧。

虽然很多人一开始对国有企业管理松散、人际关系复杂等等问题有心理准备,一旦走马上任,还是免不了会被吓一跳。一位国有企业高管就说,头两个月自己“一到开会的时候就紧张”。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说话、说什么合适。对于他这样长期服务于外企的人来说,连国企的语言体系也不一样,管理团队在这里叫“班子”,经理或骨干员工叫“干部”,以前很少用的“同志”这个词也频繁出现……

语言体系不同还是小事情,这可以逐渐习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这种逐渐融入的努力是否会被对方接受。2001年,邱子磊加盟中海油,中海油许以百万薪酬及认股权,虽然当时中海油总裁卫留成认为这个价格并不比邱子磊原来的收入水平高,但足以令公司员工震动。中国网通融合之后,原小网通一批高薪职业管理者的薪资水平如何处理,也是个非常棘手的难题。据说一位来自小网通的副手的年薪高达百万,而其顶头上司的年薪却仅为10万元,如此悬殊的收入差距,很难不引起“老电信”们心理失衡。

有人说,真正的职业管理者,不是留过洋、会一套管理办法、会做数据这么简单,最重要的是能对不同体系的特点都了然于心,能够制定严谨的、可实施、可衡量、可管理、可量化的体系,并且能够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这个简单的陈述下包含着各种可能的复杂状况:有好的体系却无法推动下面的人去执行,外部经济状况不好使得即便执行了也收效甚微,触动了其他人的利益引发的种种不满,上下级关系难以融洽……这里有单纯的业务问题,有公司政治,哪一个方面都要照顾到。

“不要试图改变什么,一个人单枪匹马根本不可能改变什么,一个20万人的大企业,他的很多问题是社会问题,不是企业所能解决的。”一位担任国有企业CEO的海归人士这样描述自己刚一上任时的心情。也许这就是大平台上的大困惑。

生存:智慧与技巧

既然在国企,就得说国企的话,按国企的规则行事。很多职业管理者来到国企后,都会时刻提醒自己这一点:必要的妥协是为了给自己换取更好的做事环境。如今田溯宁的工作语言中不再夹杂着英语,到了春节,根据国企的传统,还会到一线去看望值班的老员工。这是他以前没有过的经历。

首先要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有些人非常不明智地在所有制问题上撞了红线。尽管外界一再强调,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是职业管理者的制度平台。但目前的情况是,对国有企业来说,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问题。

一个人想等到有完美的前提再开展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既然体制问题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那么如何有效地理顺业务流程,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也就成了本分所在。

“既然选择了这个舞台,你就不能怪罪环境。说自己水土不服,其实是不职业。”一位从海外回国,通过公开招聘成为某家国有投资公司副总经理的职业管理者这样说。这家公司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当地政府重要的投融资平台,目前管理国有资产数百亿元,横跨20多个行业。“一开始要做非常实际的工作,而且这些工作一定要做好”,这是他的体会。为了熟悉工作,也为了让大家熟悉他,他一上任,就转遍公司几乎所有的部门。从项目经理到领导岗位,他都做过。在没有足够人手的情况下,他在自己的新岗位上凡事都亲力亲为,也许这是他后来顺利过关的诀窍。

国企人员流动少,人际关系相对稳定,因此感情因素强,管理因素弱。在这种地方,“空降兵”有“外人”的感觉非常正常。如果一开始就坐在高位上发号施令大刀阔斧地改革,效果不会好。 大家都在盯着你,最好还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做起。企业大多不缺能说的人,最需要的是能干的人。

很多职业管理者来到大国企都带有某种偶然性,或者是因为与CEO有交情、或者是在业务交往中被CEO看上了。这种完全基于对CEO个人而非企业的信任,也就往往使职业管理者在国企中的职业生涯,因这一任CEO而始,因这一任CEO而终。在卫留成调任海南省当省长之后,邱子磊也就辞去了中海油的工作。

有的人认为职业管理者进入国企,往往会与体制产生对抗。这既是事实也不是事实——一个人是无法改变大格局的,但是一个团队却可以做成很多事情。目前,中国网通的海外上市的团队中,田溯宁是CEO,负责上市路演的国际部总经理张颖和首席财务官范星槎都来自小网通,早先曾在麦肯锡工作。

一位进入中海油的职业管理者列举出他认为在国企工作的职业管理者所应该有的品质:“操作能力强、态度和善、对人性有精准的认识、心态平稳、专注于自己的行业,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谨慎言行。” 在他的字典里,这个“谨慎言行”包括:不要议论之前你的工作单位,不要议论你的前任领导,不要议论你以前的同事,不要议论你现在的工作单位,不要议论你的现任领导和你现在的同事……

少说话多干事几乎是每一个职业管理者最重要的座右铭。他们中最谨慎的人甚至会拒绝上级领导好意安排的采访,哪怕其目的是为了宣传企业引进职业管理者也不行——因为那样做会让他们暴露在公众的视线内。对于一个“对人性有精准的认识”的人来说,在一个庞大的组织里,曝光率过高本身就意味着危险。这是一种智慧,只是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