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杂志《经济学人》官网12月4日发布“世界增长最快/慢都市经济体”文章认为,人均GDP合肥增速排全球第一。尽管数据并不是出自官方,但省内多数专家认为“基本符合事实”(12月6日《安徽商报》)。
世界著名杂志《经济学人》官网12月4日发布“世界增长最快/慢都市经济体”文章认为,人均GDP合肥增速排全球第一。尽管数据并不是出自官方,但省内多数专家认为“基本符合事实”(12月6日《安徽商报》)。
据报道中显示,《经济学人》是一份由伦敦经济学人报纸有限公司出版的杂志,于1843年创办。杂志主要关注政治和商业方面的新闻。且所有文章都不署名,但又处处用事实说话。在该网站一篇名为《都市经济体》的报告中,通过图表列出了世界增长最快/慢都市经济体。从最近5年来看,按实际人均GDP计算,世界上增长最快的都市经济体分别是合肥、包头、长春、鞍山、大连,增长最慢的都市经济体则是迈阿密、拉斯维加斯、雅典、阿布扎比、迪拜;数据显示,安徽合肥不但在GDP增速位居全球第一,就业方面也处在第二名的位置。
尽管这份“排行榜”没有得到国家统计局的认可,但可想而知这是一份既没有“政治企图”也没有利益水分的数据。且《经济学人》官网本身在世界上也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就连安徽省政府参事程必定都认为是“符合事实”,可见即便是合肥的GDP增速未必真的“世界第一”,但其经济增长速度得到世界权威杂志的认可是不言而喻的。
实际上,合肥人均GDP增速全球第一,客观上来说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正像专家所总结的那样:合肥经济基础比较差,起点低所以增速快,欧洲发展缓慢,并不意味着质量低,相反他们的人均收入还是很高。这就像一位久病初愈人,从行走到跑步的提速很快也很明显,但对于已经处在极速奔跑的人来说,再要明显加快速度却绝非易事,合肥市的经济基础差,可以提升经济增长和发展经济的空间都比较大,只要政策措施给力,想实现经济在短时间内高速增长并非难事,但对于像欧洲这些本就经济发达的城市,向上提升和发展已趋于狭窄甚至“饱和”,自然也不可能再有高速增长的空间,且增速也并不代表经济总量和实力,因此,尽管像欧洲这些城市GDP增速垫底,实际上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个人收入都是我们合肥或是国内发达城市远不可比的。
即便合肥人均GDP增速全球第一不能代表经济总量,国家统计局数据也显示,至2011年,合肥GDP连续7年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完成GDP2807.3亿元,总量位居省会城市仅第13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刘志迎也认为“目前安徽人均GDP还不到全国平均水平,不要因此而沾沾自喜”,但笔者以为,合肥名列排行榜第一依然很有“亮点”,就发展中国家而言,类似合肥经济基础差和地理环境相似的城市比比皆是,即便是在国内省会城市中,处在与合肥相同经济基础水平的城市也不在少数,在这种“同一起跑线”下,合肥市人均GDP增速全球第一,就业排名全球第二,至少说明合肥市已经寻找出一条适合自身经济发展的路子,这对于国内加快中西部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注定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其实,同合肥市的经济发展空间相比,国内中西部许多经济基础薄弱的城市,无论是提升速度和经济发展都有着甚至比合肥更大的空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刘志迎的话中我们知道,安徽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大城市带动。合肥才刚刚起步,区划调整后,人均量下降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发展的空间也加大了。相关媒体报道也显示,安徽去年8月宣布撤销地级巢湖市,对原地级巢湖市所辖的一区四县行政区划进行相应调整,分别划归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管辖。相关人士也认为,此次行政区划的调整为合肥市的经济发展预留下巨大空间,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由此可见,经济基础差,没有大城市的带动,这些“先天性”的不足是缺憾也是发展机遇,只要政策对路,发展思路清晰,规划合理,再加上脚踏实地的不懈奋斗,不仅能够弥补先天性不足,还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合肥人均GDP增速全球第一”确实不应该沾沾自喜,但数据背后所体现的经济发展智慧和魄力不仅要看到,更值得总结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