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营一家小饭馆,发展到国内机场餐饮业的龙头企业,北京华卓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陆文华的创业经历告诉了我们一个从捕捉小商机,到把企业做大做强的故事。
从经营一家小饭馆,发展到国内机场餐饮业的龙头企业,北京华卓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陆文华的创业经历告诉了我们一个从捕捉小商机,到把企业做大做强的故事。
13年前的一天,一条消息引起在安徽老家经营小饭馆的陆文华的注意。消息称,南京机场一个154平方米的餐厅公开对外承包。承包公告发布2个月后,居然没有一家企业前去投标。因为每年36万元的租金和所得税拦住了众多投标者的脚步。
而陆文华大胆接手机场餐厅后首先做的却是给员工加工资。他明确表示,这样经营的目的是要提高员工积极性,增强员工服务意识。同时,他又在餐厅的标识和对外宣传方面做了很多积极地改进。
第一年的经济效益出乎预料地好,机场有关部门也十分满意。3年多后,机场共3家餐厅已全部由陆文华经营。
干了几年机场餐饮之后,陆文华更加坚定了要做机场餐饮专业化公司的信心。他敏锐地意识到,随着机场业的发展,机场服务业必然要走向专业化、现代化,机场餐饮业管理体制也必然要发生重大变化,即由机场直接经营管理转向专业公司经营。
陆文华提前对自己公司进行专业化的改造,为企业向全国机场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1998年3月,陆文华在北京首都机场二号航站楼一个970平米的餐厅项目招标中竞标成功。1999年10月,首都机场航空餐厅的正式开业标志着陆文华在机场餐饮业的扩张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2001年3月,陆文华在京注册成立北京华卓餐饮有限公司,统率其在全国各地的机场餐饮业。目前,华卓公司已成为国内机场餐饮行业中规模较大、市场份额较高的专业公司,在全国以省会机场为主的15个机场共有16个子公司,在当地机场餐饮市场中占据了绝对优势。
但这个时候,陆文华反而却觉得危机感越来越强了。由于参加机场餐饮业的竞争者越来越多,不少国际餐饮业巨头也跃跃欲试。而且随着机场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机场餐饮业也必须与国际水平接轨。这对陆文华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进入首都机场后,陆文华便把创立国内机场餐饮第一品牌作为奋斗目标。根据机场餐饮的特点,陆文华在专业化、品牌化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管理标准化、科学化。2001年8月,北京华卓餐饮有限公司在全国机场餐饮业率先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使得企业在从事餐饮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各个部分都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和服务规范。目前,企业正在实施HACCP(食品安全)认证,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菜品营养化、快捷化。所有菜品都从我国八大菜系中精选,充分考虑营养、口味、快捷等特点。旅客所点的菜品必须保证在5分钟之内上齐。公司还推出营养就餐的概念,即经过专业营养师的分析,通过合理搭配,一套套餐的总热能和营养刚好符合人体一餐的营养需要,所有零点菜品均作了营养标识,供客人正确选择。
服务个性化、网络化。针对机场旅客特点,满足旅客差异需求。公司利用全国的营销网络优势和品牌优势,开展延伸服务。此外,他们还注重做好航班不正常时的服务工作,在营业时间上保证最早和最晚航班旅客的用餐需求。
现在,陆文华的视野也更宽更远了。今年8月,他率队赴欧洲考察餐饮市场,与世界著名的机场商业公司进行了交流。他告诉笔者,他希望与外国公司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他已把整个机场服务领域都纳入了他的发展视野。他确信,围绕机场服务,还有很多商机有待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