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的关注和改革的动力正在改变着市场和企业的行为,地方需要和全球趋势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发展,这是国内企业,也是国外企业关心的话题。在“中国企业高峰会”“地方需要和全球趋势”专题会议上国务院国有企业监事会主席何家成讲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巨大进展。
他说,党的十六大开始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新的阶段。在过去的一年当中,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个方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是国务院下属的一个机构,它并不是一个政府机构,而是一个资产管理的组织,它是代表国务院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的,管理着196家大型国有企业。
第二个重大的进展,一个新的法律,关于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新的法律已由国务院发布,这为监事会行使职能奠定了法律基础。
第三个进展就是,中小型国有企业的归管,这个归管工作由地方政府来做,有很多的中小型国有企业进行了转制,有一些被转到了私营部门,有一些实现了多种所有制混合经营。所有的这些举措都进一步帮助改善了中国的公司治理状况。
中国现在已经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这个过程当中,这些大型国有企业都在努力改善自己的公司治理状况,主要是表现在下面几个领域。
第一,公司的责任性或者说问责性。为了使得责权进一步明确,大型国有企业开始执行新的政策,比如说新的财务政策。
第二,根据中国的《公司法》,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力度加强公司化的进程。大型国有企业必须要建立有效的董事会,其中包括独立董事。
第三,管理层的招聘工作。为了有一批素质良好的管理队伍,大型国有企业必须要从国外和国内招聘管理人才,这些招聘过程是根据市场条件来决定的。比如说46家大型国有企业,他们的副总裁就是从外面招聘来的。
虽然做了这么多的工作,在改善中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方面,我们仍然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挑战。比如说,国有企业结构调整还需要进一步开展,某些大型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问题,监事会对于投资者的责任问题。但是我们认为目前最重大的任务就是要帮助这些国有企业理解他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改善公司治理状况,如果这个任务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就能够顺利的进展下去。
大概是10年之前,中国开始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当时在国务院下属的一些大型国有上市公司中进行测试,对于他们的调查表明,这些公司只注重董事会、董事长和监事会,但这是不够的。只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才能够帮助改善公司治理状况;才能够真正地帮助推进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才能够挖掘公司机制和公司结构的潜力。我们现在鼓励国有企业调整其内部的结构,所以我们面临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建立一个旨在调整公司内部结构的治理机制。比如说,监管者或者董事会的人,现在并不是很清楚公司实际的业绩是如何。在管理层当中,只是从自身的利益考虑,指定外在的审计员,这些审计员在做审计的时候,他们的审计结果有利于管理层,不能向董事会反映真实的情况。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是外部的审计员要完全独立、客观。第二,要建立管理委员会,要有监事会和董事会的成员参加。第三,要增加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透明性。
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有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已经意识到,重新调整公司结构,改变公司运行机制非常重要。现在有很多的国有企业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我们需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模式。所以,我们相信,中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在未来能够跟上国际的标准,并且能够进入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