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论企业家精神在企业文化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乃至文化管理已经成为时代的大潮流,近几年来在我国走进了大学的教科书,走进了专家学者研究的视野,走进了思想前卫的企业家的脑海里,走进了丰富多彩的企业实践之中。

  企业文化乃至文化管理已经成为时代的大潮流,近几年来在我国走进了大学的教科书,走进了专家学者研究的视野,走进了思想前卫的企业家的脑海里,走进了丰富多彩的企业实践之中。

  一、企业家是企业的精神领袖

  如果一个企业家文化品位低下,就谈不上什么文化境界和文化人格,那他就不可能倡导和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即便是刻意“包装设计”也不会形成大家认同的、真正管用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创建企业文化首要的条件就是看有没有一个有文化意识的企业家,如果没有这样的企业家,让员工按已有的文化规则行事好了,别去做那些“无用功”。企业家的精神境界,决定了这个企业文化的品位和层次。

  大凡成功的企业文化案例都有一些共同特点,首先是企业家倡导并亲自实践,没有哪一个成功的企业文化不是企业家自己在最初的企业文化萌芽时就提出来,再经过培育、提炼、升华直至变革,最后形成自己企业文化的特质。企业是以产权结构为主体的经济组织,企业家是不会允许别人扔进一个文化“种子”,种在自己利益的土壤上,在这里面,资本和利益起着看不见的作用,所以企业文化应该是“一把手工程”。

  二、企业家的精神境界在企业文化创建中的地位和导引作用

  盘点一些企业败北的缘由,人们往往在管理上、发展战略上找到失误的影子,却都忽视了企业文化的深层根源。凡是社会角色错位的企业家,要么在法律上“触电”,要么在道德上“撞网”,一切都是企业家精神境界的文化“基因”在起作用。

  企业的特性是趋利的,所以企业文化里面是回避不了一个“利”字的。企业家的财富观,决定了企业团队是否具有凝聚力。在市场经济社会里,金钱是一种价值尺度,人才用它去衡量企业和CEO,CEO也用它去评价人才。如果CEO惜财如命,敛财有道,聚财无术,不能给人才应有的待遇,就不会有人才聚集在他的麾下卖力。为此,企业家的财富观正确与否,决定了识贤、求贤、用贤的态度,是企业文化深层面的反映。

  我们应该认识到,企业文化无非是企业家通过一种文化载体的方式告诉员工应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而在当今所有的有效载体之中,最能有力体现企业文化的恰恰是制度文化的作用机制。应该说,企业文化创建培育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如理念的确立、视觉识别系统的创建、反复的灌输等等,但是对企业内部来讲,最有效的、最能坚持下去的、最能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是制度。企业文化永远是企业制度的一个缩影。企业文化里真正能约束人行为的是日常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条款人人知晓,久而久之形成了制度文化,把文化理念演进为行为习惯,就是在执行贯彻企业文化。

  实践告诉人们,任何人想游离于产权制度之外,建立企业文化制度是不现实的,那只能是对企业文化的曲解、幼稚和无知。企业的根本制度是产权制度,其次是契约制度、经营管理制度,最后才是企业文化制度,它是宝塔的顶尖部分。最大的敌人是战胜自己。一个普通人否定自己难,一个成功企业家否定自己就更难。企业没有创新就会灭亡,僵死的企业文化是加速企业走向衰亡的祸根。

  当然,企业家的人格特质和心理品行也直接影响企业文化的特质。只要有宽广的胸怀、有容人容事的气度、有求贤若渴的真心实意、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企业家才会有真正的人格魅力。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