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是我国在世纪之交提出的开放战略的又一重要目标。从大的方面来讲,这既是我国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内在要求,又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而具体到企业,则是企业面临的众多考验,也是企业能不能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然而,企业究竟如何“走出去”?如何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出去”,从而达到壮大自身参与国际竞争的目的?刚从德国、迪拜等国家考察回来的中国·惠特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项进康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路。
记者:“走出去”是目前最为热门的一个话题。您对“走出去”是怎样理解的?
项进康:“走出去”是国家制定的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战略目标。而这一目标,对于企业、特别是对于民营企业来讲,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壮大机会。入世后的经济全球一体化,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两个毫不动摇”,给民营企业创造了一个平等竞争、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另外,企业只有“走出去”,才能更大地开阔视野、提高眼界,才能寻找自己与世界企业之间的差距,不断地发现、检验自己的不足,学人之长,从而引进更加先进的技术、设备、管理以及更多的优秀人才,不断提高壮大自己。同时,企业“走出去”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更多的是企业、特别是有实力的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记者:在当前的环境下,“走出去”对于国内企业来讲是一种别无选择的必由之路,您刚才讲的“是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该做何理解?
项进康:入世后,国外企业大举“入侵”,国人大呼“狼来了”的时候,同样也给我们的企业创造了一个平等的、走向国际市场的平台。这样,一部分有实力、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可以率先走出去。在“走出去”的同时,它们也把一部分国内的市场留给了那些相对弱小的企业,给这些企业一个发展的机会。如果大家都不走出去,都盯着国内这个市场,企业永远也做不大,永远成为不了世界性的大企业。同样,如果都只做国内市场,必将形成更激烈的恶性竞争,这不利于我国企业的长期发展。如此可以形成一个递进式的发展模式,将更有利于我国企业的综合发展。在世界史上曾出现过“黄祸”,就是强大的黄皮肤亚洲人主宰全球,试想在不远的将来,当国外同样惊呼“中国狼”来了的时候,我们的企业才真正成为了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我们的国家也真正成为世界强国,因为现在是经济决定一切的年代。
记者:企业“走出去”除了加入世贸组织创造了一个平等的机会外,您认为企业“走出去”需要什么条件?
项进康:企业“走出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企业“走出去”的先决条件必须要有雄厚的资金、过硬的技术、科学的管理、优秀的人才以及高超的战略眼光等企业发展的要素实力作后盾。所谓好钢还得自身硬。企业必须首先壮大自己,也只有自己壮大了才能走得更快、走得更好,也才能走得更远。否则,就是第一步“走出去”了,最终也将“魂”丢他乡。
记者:您认为我国企业“走出去”与世界企业有哪些差距?
项进康:我们的企业与世界企业应该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特别是要成为国际性的企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有中国名牌,但没有世界品牌。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能会极大地制约着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但是,事物总是两面性或多面性的,就像当初我国的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子过河一样,在企业“走出去”中我们同样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迈出了第一步。
记者:您认为企业“走出去”有哪些方式,或者说“走出去”包含了哪些内涵?
项进康:企业在“走出去”从简单意义上讲无非就是把产品卖向全球,企业可以到国外开专卖店或者开设工厂或者收购当地的企业等等,但这仅仅是我们参与国际市场的第一步,我们最终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是走国际化道路,也就是不仅仅产品的国际化,而是涵盖了现代企业的方方面面,包括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经营模式等。
记者:惠特在“走出去”方面已经或正在做哪些工作?
项进康:关于“走出去”的问题我们是从去年开始的。从去年开始,我们通过外贸出口向英国、日本、非洲、中东等国家销售我们的皮鞋。不过,我们都是委托国外机构做我们的批发和销售,这样利润都让中间商赚去了,我们自己的利润非常薄。这次我又到了德国、迪拜以及中东一些国家进行考察,目的就是建立我们自己的销售终端,做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的利润空间。除了在销售网络上下苦功外,我们在硬件设施上进行投资改造。目前,公司正投巨资建设一个专业的外贸出口生产工业园。届时,生产将由现在的年产300万双增加到600万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