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经济研究所会长保育均在“中国企业高峰会”的开幕式上提出三个理论和政策突破。他说,新一届中国领导人为了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做出战略部署,为了实行这个战略部署,新一届领导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要进行理论上和政策上的突破。
第一,关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问题。这次我们第一次提出来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的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个理论观点是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经验科学的总结,是继15年前提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元化以来的一个新的突破。中国今后将按照这个理论,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私人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将会走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进入一个柳暗花明的新境界。中国的国有资本将在有进有退的合理流动当中发挥主导作用,中国的集体资本和私人资本将在国有资本的融合当中,在与外国资本的融合当中获得更加快速的发展。
第二,要求建立现代的产权制度。《决定》把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概括为四句话,十六个字。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现代产权制度包括财产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要严格依法保护,不仅有利于保护国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的地位,推动国有企业在产权清晰的基础上进行重组和改造,而且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还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民创业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道德规范和市场秩序。如此明确的提出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的主张,其深远意义无论如何评价都不会为过,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把私人财产、财富、资本个人联系起来这是第一次。
第三,更加鲜明突出表示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私营经济是改革开放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在1978年全国个体户只有14万户,私营企业一户都没有。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到2002年底,我国有雇工8人以上的私营企业243万多户,从业人数3400余万人,雇工在7人以上的个体工商户2377万户,从业人数4742万人,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数超过8000万,加上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人数超过2.2亿。国有企业的从业人数从1.2亿下降到现在的不足0.5亿。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左右,每年GDP增量的贡献率已经超过60%。当今中国的经济大省无疑不是民营企业、民间资金活跃的省份,民营经济充满活力。中央要求各部门各地区认真清理和修订过去那些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清除民营企业发展体制性的障碍,要求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国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那些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它企业享受同等的待遇,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决定》要求大力发展资本和其它要素市场,提出扩大直接融资,规范和发展主板市场,推进风险投资和创业板市场建设,拓展债券市场,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拓宽合规资金的入市渠道。
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决定,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和改造,在加强监管和保持资本金充足的前提之下,要稳步发展各种所有制金融体系,这就标志着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民间的商业银行。这些新的改革表明,对于发展中的中小民营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好消息,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中国民营经济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