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某行业报刊发的《下基层要“身入”》一文,在基层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笔者读后颇觉耐人寻味。窃以为,各级领导干部能够经常“身入”基层固然值得称赞,但“心入”基层更应该值得大力提倡。“身入”是方式方法问题,而“心入”是感情和思想态度问题。“身入”是深入基层的基础,是前提条件;“心入”是深入基层的关键,是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根本。“心入”基层,需要各级干部多同基层群众谈心、交心。
如果只“身入”不“心入”的话,很可能是“身入”了带去的也只是一张吃喝的嘴,吃饱喝好走人完事,这种深入当然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每条线都要穿到基层的这个“针鼻儿”中。上级各级领导深入基层考核、检查、验收,要是只是“身入”而没有“心入”的话,就会受到个别人的“拍马巴结式”应酬。而那些需要“心入”才能办到的事,比如,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拖欠职工工资问题、减轻农民负担问题、突发事件处理问题等,却没有真正去办好。
所以说,只有“心入”基层,才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催化剂”和“润滑油”,是增进友谊、加深感情的桥梁。各级干部在对待群众的根本态度上,要坚持用真心、动真情、下真功、干真事。要充分考虑维护基层群众的权益,尽最大努力满足他们的成才愿望和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只要干部当有心人,善于“察言观色”,多和群众心贴心地交流,及时沟通,就能掌握真实情况,有的放矢地做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心入”基层才会产生人格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