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对中小企业的信用制度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以此为契机,加快构建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是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对中小企业的信用制度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以此为契机,加快构建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是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构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紧迫性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良好的信用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对于宏观经济来说,良好的信用是国民经济进一步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信誉和法律是维持市场有序运行的两个基本机制;对于企业而言,良好的信用是市场竞争的通行证,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在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增加收入、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形成合理的国民经济结构方面起着大企业难以替代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中小企业的活跃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经济活力的大小。因此,大力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对拉动内需、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融资难是当前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就是解决此难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另外,加入WTO要求我们尽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入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是一次重大的挑战。入世后,我们的企业制别是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将变得更为复杂,面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这就为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政府首先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是要在优化环境上下功夫,研究和制定各项优惠政策,优化政策环境;完善各种法律法规,优化法制环境;健全社会支持和服务体系,优化服务环境。二是要大造舆论,加强教育宣传,让全社会包括中小企业充分认识到信用体系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作用,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诚实守信光荣、违约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

  第二,建立中小企业商业信誉评估系统,推进信息的收集和分享。中小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经营运行暗箱操作,这是制约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立的重要方面。当前急需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实施中小企业信用工程的支撑点;相关职能部门要通力配合,保障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要建立各种相关的社会信用中介,健全社会公证机制,实现一个完善的信息生产和传递系统的建立。通过信息分享来改变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局面。

  第三,调动信用担保机构的积极性。《中小企业促进法》中明确表示支持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鼓励各种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相应地,各地政府也在着手扶持、发展担保业。但是一定要避免以往担保机构脱离市场经济规律,最终难以为继。西方发达国家的大量实践表明,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业务是不能盈利的,这是它对于银行与政府的附属性所决定的。但是,工程保证、资产证券化等商业性的信用担保是可以盈利的。因此,要让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真正地进行商业化运作,使其真正发展成为一个行业。只有实现了担保机构的盈利与良性循环,才能有更多的参与者进入此行业。

  第四,广大中小企业要增强信用意识。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意识普遍较弱,在信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各类中小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信用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要切实认清信用缺失对社会与企业的危害;从宏观来看,信用缺失大大增加了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也使得快捷、现代化的交易手段和方式得不到提高,从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从微观来看,信用缺失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影响了民间资本的启动,束缚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教育广大中小企业树立信用意识,制定信用发展战略,加强信用管理,形成全员重视、全方位普及、全过程实施的信用管理,重塑中小企业信用形象,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构建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