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在寿险经营与风险控制国际研讨会上指出,尽管今年上半年中国寿险保费收入达1665.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38%,但是寿险公司总体上仍然采取以盲目追求保费规模为中心的非理性经营模式。他认为,这种盲从保费规模、淡化利润指标的经营模式使得他们陷入到一种恶性循环之中。同时,魏迎宁指出,当前寿险业的风险因素很多,但足以使寿险公司的经营陷于困境并导致破产的风险因素,主要是资产质量、资金运用收益、资金流动性、资产与负债的匹配等与资产相关的风险。具体表现于:
一是在1995年《保险法》生效之前,由于对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几乎没有什么限制,有的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中形成一些难以收回变现的不良资产。
二是1996年以后,由于银行存款利率连续8次下调,资本市场收益近年来也大幅度降低,使一些寿险公司以前签发的高息保单产生了利差损。
三是2000年以来一些寿险公司发售分红保单,在尚未盈利的情况下,向保单持有人分配的红利较多,有可能超过未来所能获得的盈利。
四是2002年以来,寿险公司发售以投资为主要目的的寿险保单,保费大多数采用趸交,保险期限缩短,将来现金流有可能发生困难。
五是由于近年来营销员和银行代理在销售分红、投资连结等新型产品时存在误导投保人的倾向,如不能有效纠正,会使寿险公司的信用受到较大损害,如果新保单减少、退保增多,也会使寿险公司的现金流发生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