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红红火火热闹了一年的车市此时丝毫没有偃旗的意思,各厂家都在做着最后的努力,想给这一年的辛劳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纵观这一年车市的发展,火药味相当浓,从年初到现在,新品上市风潮始终没断。据统计,截止今年9月底已经有50余种新车上市,涵盖轿车、MPV、SUV等多种畅销车型。其中家轿市场更是持续走高。统计数据显示,1—9月国内轿车产销量分别达到了75.30万辆和80.32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44.39%和47%,而去年全年的轿车销售量也只有72.15万辆,而1—8月我国私人购车的比例已占到汽车购买总量的60%,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个百分点。可以说汽车消费的主力军已由政府、公司转变为普通老百姓,私家车消费占据了主导地位。需求就是市场,目前最为消费者关注的中级轿车市场就在这种消费需求指引下呈现多种发展趋势。
趋势一:15万元的价格核心显形,价格总体走低。从今年上市的新车型,我们可以看出厂家的定价策略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接近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水平。价格作为衡量产品的硬性指标,一直以来都受到供需双方的密切关注。像三厢POLO的价格区间为13.09—15.39万元,而7月上市的1.6L福美来市场指导价为13.36万元,进一步拉低中级轿车价格底限,被誉为“中级轿车平民化的开始”。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随着消费者消费理念的成熟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平衡性逐渐被打破。
趋势二:标准配置级别不断上升。今年上市的中级轿车的另一特点就是标准配置逐步向高级轿车靠拢,许多原来只能在高档轿车上看见的装置出现在中级轿车身上。例如一向主打高性价比牌的福美来,在今年推出的新锐级就配备了可调式方向盘、四门电动窗等等,不仅领先于同类产品,而且可以和中高档轿车相抗衡。这些都说明厂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不仅要下压价格,蒸发产品中过多的“水分”,更要在配置上大做文章。
趋势三:1.6L成了黄金排量。在国外,1.3—1.6L被称为家庭轿车的黄金排量,从国内汽车企业今年推出的新产品来看,1.6L排量成为主流。一辆1.6L排量轿车的动力足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1.3L的动力性不强,2.0L的油耗又太高,因此经济省油的1.6L排量自然受到格外关注。其次,国内生产1.6L排量发动机的企业比较多,工艺的成熟性比较高,部分轿车的发动机全部为原装进口。同时,这也与某些城市对低排量车型的限行政策有关。
趋势四:全球同步备受关注。前些年,国内生产的轿车车型基本上都是国外20世纪80年代的甚至是即将淘汰的产品,这是不争的事实,也一直为中国汽车业界所诟病。但从前年开始,由于中国轿车市场在全球车市潜在地位的影响进一步提升,各汽车巨头也开始将其能代表全球领先技术的产品拿到中国本土生产。像上海大众推出的第四代POLO是去年9月份才在法兰克福车展亮相的,时隔半年之后就在中国市场推出。虽然“全球同步”对消费者的实际使用来说意义并不大,但能够拥有一辆全球同步、而不是国外几代以前甚至是已经淘汰的车型,多少可以摆脱“歧视”的抨击,让中国的消费者心理感到平衡。
趋势五:汽车文化氛围浓厚。不单单是今年,从前几年开始,汽车文化就成为汽车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它所宣扬的文化理念,我们就可以看出一款车的市场定位。素有“驾驶者之车”的宝来更多强调的是动力性和驾乘者的驾驶感受;“常规由我定”的赛纳则体现产品设计理念的出位和创新。汽车文化赋予车新的生命和内涵,让人感受到生命气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汽车文化也会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