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排序

  记者:目前,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热衷于企业文化建设,你是如何看待现在的企业文化热?

  刘光明: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形成了一股企业文化热,目前又形成了企业文化的第二次浪潮,这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的。从历史看,中国是一个崇尚文化的国度,是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做事、做企业,最终就是做文化、做人。从现实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信息革命和网络经济使市场呈现全球化趋势,企业间的竞争白热化。第17届芝加哥国际企业文化年决议指出:世界500强的经验告诉我们,保持百年不衰的企业总是牢牢把握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使他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我国企业界深切地感受到与发达国家企业界,特别是与世界500强企业的距离。如何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现状?如何通过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建设提高企业管理者、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管理水平,进而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素质?这些问题越来越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解决上述问题对于我国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意义重大。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以来,企业界把先进的企业文化作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宣传先进的企业文化、就要学习先进的企业文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这样的国内外文化背景下,形成我国企业文化第二次浪潮。而且,从目前的趋势看,全国企业文化大有星火燎原之势,我国的很多企业正在启动企业文化工程,目前在全国铺开的中国企业文化促进委员会企业文化师(CCO)资格认证工作也证明了这一点。

  记者:中国企业文化促进委员会做CCO认证的意义是什么?

  刘光明:它有利于推动我国的企业文化进程。通过这种培训、认证,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纠正以前对企业文化的错误认识,使他们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企业文化。如果从事企业文化建设的人不懂得什么是企业文化,就必然会走偏方向。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指导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如果没有灵魂,企业就会失去方向。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通过培训、认证,虽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至少可以改善这种局面。前不久,中国企业文化促进委员会和海南文翰文化传播公司在海南举办了全国首届企业文化师(CCO)资格认证学习班,国内著名企业海航等公司参加了学习。学员们一致认为,企业文化师(CCO)资格认证学习班对于推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和学习型组织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过去人们常把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文体活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对企业文化还存在哪些认知上的误解?

  刘光明:以偏概全是症疾所在。我们做过全国性的调研,很多企业对企业文化还很不了解。一些企业中的“一把手”虽然觉得企业文化很重要,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随意性和低效性。比如有的认为企业文化是卡拉OK和文体活动,他们就把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心放到了文化娱乐活动上。另外,很多企业在对外宣传的企业简介和小册子上,把企业中举办的各种文体活动冠以“企业文化之页”。这样就有意无意地误导了人们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由于企业领导的不稳定性和流动性,也使一些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无所适从,走马灯式的更换企业领导,使企业文化因人而兴、因人而废。

  目前,很多企业对企业文化还没有形成科学的认识,这就需要培训,使企业里的干部员工都知道什么是企业文化,什么是企业理念系统,如何用这套系统来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思想。企业理念和规章制度不仅仅是挂在墙上或发给员工看的,更重要的是把它化为每个员工的行为。有些企业请一些“秀才”,搞一些遣词造句的游戏,把它挂在厂门口或车间里,就算是做过企业文化了,这是自欺欺人。如果企业只是把企业文化写在手册或标语上而不执行,那还是无济于事的。

  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还停留在手册和标语、口号等外在形式上,没有落实在员工的行为当中,所以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加深力度推广企业文化显得尤其重要。

  记者:企业文化在企业中表现在哪些层面?

  刘光明:企业文化在企业中表现在如下几个层面,一个是指导企业长期发展的企业灵魂(MI),这个企业的灵魂系统一定要健全,才能指挥企业的向前发展;第二个层面是有了这个大脑它要指挥自己的行动系统(BI),把这种行为系统作为一种规章制度渗透到员工的行为当中去;第三个层面是视觉识别系统(VI),表现在企业的精神面貌和外在物质文化系统等。这三者构成一个大系统,是不可分割的。

  记者: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是企业领导人所展示的文化,你如何看待企业家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

  刘光明: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经常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的个性化。在深刻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时,其实有一些内在的道理在里面,就如海尔,当时张瑞敏提出的第一个企业理念的就是企业文化先行者,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在厂内不要随地大小便。这就说明了一个企业家他要管理好企业首先必须进行理念革命,海尔成立了一个企业文化部,专门抓企业文化工作。一个企业做得好不好,跟这个企业领导人的指导思想和理念是直接相关的。

  记者:要使一个企业长盛不衰,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企业文化?

  刘光明:20年前被评为世界500强的企业中,有1/3的企业倒闭了或被兼并了。美国有关部门跟踪了世界500强企业20年,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能够长盛不衰的企业紧紧抓住了企业文化的三个价值观:第一是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也就是重视人才,因为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与人的竞争,如果人才流失,就必然失去竞争力;第二是共有价值观,一个企业要有共有价值观,一个国家也要有共有价值观,什么是共有价值观?就是共同的利益要高于单体的利益,而目前我国的腐败现象如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整个社会的发展,因为这种假公济私行为将使经济得不到发展、文化得不到认同;第三是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一个企业的生产如果只是为了利润,那么这个企业就必定做不长久。如果这三个价值观存在,那么这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存在了,也就能保持百年不衰。如果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不牢牢把握住,不管目前企业有多么强大,都走不了多远。这是一个规律性。

  我在第12届布拉格国际企业文化年中曾提出了一个“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企业伦理——企业价值排序”内在关系的见解,赢得了与会专家的广泛认同。我认为:理论界关于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这一点已经达成了共识;关于企业文化中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也没有问题;那么企业价值观中的核心是什么,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共识,我认为是企业伦理。在国外有很多企业,如IBM、HP、摩托罗拉等世界500强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伦理宪章,企业伦理是企业文化中最核心、最基础的文化基因。那么企业伦理的核心又是什么?我认为是价值的排序,是什么价值放在第一、什么价值放在第二的问题。

  记者:能不能进一步阐述一下企业伦理和企业价值的关系?为什么说企业价值的排序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刘光明:这个认识是一个递进的序列:第一序列是企业文化,如果没有企业文化就不能保持百年不衰;第二序列是企业的价值观(目前到这个阶段人们是有共识的);但是再进一步深入到第三序列:企业伦理;直至第四序列:价值排序,几乎没有人涉及,而这个问题我认为是最重要的,这个问题不解决,企业最终将失去竞争力。

  在企业的价值排序中,百年企业致力于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所以它能够永葆青春;同样,个体价值和共有价值如何排序?百年企业总是把共有价值放在首位;人的价值和物的价值如何排序?百年企业总是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

  由此看来,企业伦理和价值排序是重中之重。企业伦理和价值排序是战略,而且是根本的战略。企业伦理是建立合作、信任的基础,企业讲道德,才能有合作,才能发展壮大,企业伦理是企业的生命之根。

  关于企业伦理和企业文化基因的理论,美国著名企业文化学者stiger在第17届芝加哥国际企业文化年会上指出:企业DNA的一条链叫资本链,另一条叫劳动力链,中间的一条是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包括五方面的因素,它们是企业家、企业的机制、企业的技术、企业的环境,最后是企业伦理——企业文化基因。应当把企业文化基因看成是最重要、最基础的因素,由于排列方式的无限,就构成了成千上万的不同的企业,企业具有广泛的多样性,为什么有的企业会垮台,就是它的企业伦理——企业文化基因出了问题。同时由于其具有生命的特征,所以企业具有不同的生命周期。

  我认为,工业生产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所有人的努力,但就个体而言,选择不努力工作,有利于享受其他人的成果;欺诈肯定更容易满足自己眼前的利益,但结果总比采取诚信合作要愚蠢。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