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1998年曾在《福布斯》杂志上预言过“竞争情报”的发展:“未来10到15年,收集外部信息将成为新的领域(热点)”。竞争情报专家本·吉拉德也提醒企业要“对此早做准备,不要等别人吃掉本应属于你的盘中餐”。比尔·盖茨说:“如何搜集、管理和运用信息将决定你的输赢。”
“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CI)、“竞争情报系统”(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ystem,CIS),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和信息系统目前正在发达国家蓬勃兴起。尤其在欧美发达国家发展很快,世界500强企业几乎100%、美国百亿美元以上产值的企业82%、10亿美元以上产值的企业60%都建立了自己的竞争情报系统(CIS)。这种具有自动采集和分析竞争环境与对手情报功能的系统,可以把战略决策支持信息自动送到人们的办公桌上。在微软公司,竞争情报系统对企业的贡献率已达17%。
不久前,比尔·盖茨在回答美国《商业周刊》记者问到微软公司最大的发展领域将在哪里时说:“请注意一下商业情报……我们已经开始涉足这些领域了。”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授们已将竞争情报与人才、资金、产品(技术)并列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四大要素。“竞争情报系统”正日趋成为当前世界各国企业在支持战略决策、市场营销、研究开发方面的有利武器。
目前这一趋势已对我国产生了影响。一些敏锐的中国企业已开始行动,竞争情报正在中国悄然兴起。有些软件企业推出了竞争情报软件与服务。这些软件在情报收集、传播方面功能较强,尽管可以提供有关的分析模型,但在分析功能上还较弱。在竞争激烈的电信、家电、医药、商业等行业,一些领先的企业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海尔、赛特等正在建设自己的竞争情报系统,以保持竞争优势。但中国与发达国家仍有明显差距,具有竞争情报系统的企业仅仅1%,具备完整竞争情报体系的单位则更少。有些企业甚至没有听说过“竞争情报”,建设竞争情报体系与系统更无从谈起,差距极为悬殊。
尽快改变目前信息系统对我国企业战略决策支持力度偏弱的局面和状态,适应加入WTO以后更加激烈的竞争,将竞争情报系统作为推动企事业单位战略决策信息化、全面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新起点,这是业界及相关学者专家发出的共同呼声。
前不久,在由国资委信息中心和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共同主办,北京华一科技投资公司承办,安奈特(中国)网络有限公司协办的“战略决策信息化——竞争情报高级研讨会”上,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原会长林宗棠、国资委信息中心负责人陈立波、著名经济学家杨沛霆、钟朋荣、安奈特网络公司董事长贝时雄、竞争情报专家包昌火等专家学者均发表了深刻独到的见解,本报记者将他们的观点进行了整理并予摘要刊登,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