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是就业,而不是税收。解决不好就业问题,社会就安定不了,要保持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首先要保持社会稳定,
“当前,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是就业,而不是税收。解决不好就业问题,社会就安定不了,要保持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首先要保持社会稳定,因此,解决就业是迫在眉睫的大事。而民营企业恰恰能在安置就业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民营企业存在许多先天不足,企业家的整体素质还需要提高。所以企业家需要搭建多个平台,使自己与社会进行充分交流、沟通,同时通过这些平台展示自己。”新年前夕,知名学者袁青鹏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
袁青鹏是全国民营经济理论与实务高级培训班总策划,同时任北京华商管理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对民营企业研究较深,有许多民营企业家朋友。5年来,他们培训的民营企业家已达5000余人。
袁青鹏认为,民营企业家首先要搭建CEO之间的平台,“同行之间共同语言多,对做市场的感受深,大家在一起倾诉、相互交流,容易‘碰撞’出火花,也容易开展合作。”
其次,要搭建民营企业家与专家、学者的平台。“一些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就垮台,为什么?关键是决策失误。”袁青鹏认为,民营企业有点管理粗放、有点跑冒滴漏不要紧,怕就怕决策失误。所以就要学习,多向专家、学者学习。当今是知识爆炸时代,各方面的知识更新较快,不学习就要落伍。
他说,许多人决策时靠感觉、靠拍脑袋,这不行。专家学者的理论不一定都适合企业,需要悟性高的企业家过滤。目前不少企业家请专家当“家庭”教师,谈法律、谈财务、谈发展战略,这很好,聊一个晚上,有一句有用,就值。有些问题就是一层窗户纸,点破就救了企业。
袁青鹏认为,搭建与政府官员沟通的平台很有必要。作为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很少有机会结交各级政府官员,而一个组织或通过组织的介绍结交官员就比较容易,所以企业家应该进入一个组织,这有很多便利之处。“据我所知,不少官员愿意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同时愿意结交企业家。”因为官员制定法规要了解企业,如不了解就很难做到有的放矢。结交官员,也可以把企业的酸甜苦辣反映上去。”
“我经常听到一些地方的书记、市长反映,找不到CEO,没有CEO参与就意味着无法引进项目,招商引资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而另一方面,结交政府官员也容易使政府资源嫁接到企业去,因为民营的机制是得到政府和社会认同的。”
袁青鹏觉得,还需搭建国内企业家和国外企业家交流的平台。国外企业家因为看好中国市场,因而渴望结交中国企业家。“我就接触过日本企业家,他们要进中国市场却找不到载体,他们接触的多是官员和国有企业,苦于找不到民企CEO。比如,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企业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正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日本、美国、德国等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经验和规则,也正是我们加入WTO后所需要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后,内外企业更需要一个平台进行交流。”
“大家都知道宣传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因此搭建与新闻媒体的交流平台极为重要。”袁青鹏认为,一个企业无论做到多大、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都离不开媒体的支持。民营企业应该将媒体视为企业发展的伙伴。不充分开发媒体资源的CEO,不应算做明智的CEO。但是也要注意一个问题,现在的报刊不再是20年前的报刊,发几篇文章就能在产品促销、企业发展上起较大的作用,而现在要发几十篇次,甚至上百篇次才能有明显效果。“一个企业如果与几十家媒体打交道,谈判成本很高。如何降低成本,我建议找北京实力强、信誉好、媒体资源雄厚的宣传策划机构,如‘华夏都市’、‘东方华仁’(www.956666.com.cn)等,有关宣传策划的事,找其中一家就行了。有CEO称他们是民营企业的策划部,主流媒体都可以代理,大大降低了谈判成本。”
袁青鹏深有感触地说,“当CEO重要的是做好两件事,一是整合资源,二是确保决策成功。因此,民营企业家应多参加社会活动,融入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群体和组织。直接接触、松散联合、真诚合作,利用一切资源尽快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
最后,袁青鹏概括到,“中央对民营企业发展极为重视,中央领导多次重申民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两个‘坚定不移’,对民营企业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民营企业家们应利用这个大好机会,加快发展自己的步伐,为我国经济的腾飞、为增加劳动就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