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经济形势,乐观点说是充满变数,悲观地看来则是十分糟糕,但是企业可以通过做出正确的商业决策并进行人才投资来应对变化无常的市场挑战。一般来说,人才投资是一件高成本、高风险的事情,在经济形势低迷的情况下尤其如此。但是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微调所招聘员工的类型,来降低这些成本和风险。灵活的招聘模式 不仅能适应变化无常的市场需求,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市场,而且无需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一言以蔽之,企业应该开始充分发掘临时劳动力带来的优势。所谓“临时劳动力”,包括了兼职人员、劳务派遣工和其他自由职业者,当企业有需求时可随时上岗。临时劳动力的灵活性、自主性和娴熟的工作技能等主要优势是应对市场波动性的潜在解决方案之一。亚太地区的众多企业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充分利用临时劳动力,将其视为宝贵的企业资产。诚然,改变招聘模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如果能作出一些调整,企业就能利用临时劳动力创造出显著积极的短期和长期成果。
如果我们分析一下现状,便会发现企业的实际行动与他们所宣称的相距甚远。2011 年 11 月开展的 Talent2亚太人力资源“市场脉动”研究在调查中国大陆、香港、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后发现,其中有91%的企业(中国大陆为 87%)即便在最近的经济滑坡中取得了持续的业务增长,却仍然担心新一轮的经济衰退。较为乐观的是,在所有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 55% 认为在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后,他们现在都能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这固然令人欣慰,但对于企业的日常运作来说究竟又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企业应该更加重视临时劳动力,或者至少要考虑他们在企业中应有的作用。在中国,有73% 的企业认为雇用劳务派遣员工的主要好处是可以根据经济形势灵活调整企业运营规模;另有 45% 的企业认为通过建立“混合型劳动力”机制(即聘用长期正式员工与短期劳务派遣工相结合)有效改善了成本管理。但只有 10% 的中国劳动力属于临时劳动力,而在全球劳动力中,这一比例则高达 22%。在下一波市场震荡来临之前,这一管理观念与行业实践之间的差距需要得到及时的弥补。
当然,说时容易做时难。即便已经意识到混合型劳动力有助于打造企业更强的适应能力和更加积极主动的业务发展,究竟如何才能完成从主要聘用长期正式员工到采用这种全新雇佣模式的转变?首先,企业应当决定需要雇用哪种类型的临时员工,以及将他们安排在哪些岗位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一个值得信赖的自由职业者在最前线与销售和市场团队一起工作可能会更为高效,却未必适合较为封闭的内部岗位。劳务派遣工或许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工作,但企业可能还需要有正式在编的经理或资深员工更多地参与其中,以确保项目进行期间的连续性。诀窍就在于,企业要分析临时员工的优势最适合哪些岗位。和正式员工一样,临时员工所带来的员工自主性、管理成本的降低、专业技能的快速使用等优势也必须在企业中有清晰而明确的定义。
其次,要培养有利于自由职业者的企业文化。为此,企业需要认可临时员工作为高效劳动力的独特之处。临时员工在工作时尤其以结果为导向,且很重视最后期限,这使他们能够成为处理关键任务并实现主要目标的有生力量。他们通常都具备高于职位需求的经验,但是要求有足够的自主性以保障他们用个人最擅长的方式完成工作。尽管这一点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个威胁,但相比正式编制,他们却能够降低管理成本,而亚太地区有多达38% 的企业(53% 的中国企业)都通过削减成本的方式来应对市场波动。企业需要给予自由职业者以及劳务派遣工以正式员工般的重视和关怀,彰显他们才能的重要价值,同时以批判的眼光光仔细审核他们的工作成果。
最后,企业需要确保其运营能够适应混合型劳动力模式。从技术层面上看,这意味着要更加关注移动设备和在线协作工具,采用更开放的软件和访问协议,从而确保与自由职业者的工作系统充分兼容。从文化层面上看,这意味着要理解临时员工的工作方式会与正式员工有所不同,但没有高低之分。这种差异正是混合型劳动力模式值得企业尝试的原因所在。为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亚太地区有42% 的企业(中国有61%的企业)致力于招聘和培训。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铭记的是,建立最有效的劳动力体系必须突破传统方式,全方位招贤纳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