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妮:还有几周我就要大学毕业了,大学期间我主修英语,辅修电影。我在南加州长大,总是梦想着进入电影这一行,将来自己制作或导演电影。我已经写了几个剧本,我的编剧老师们(同时也是电影业的资深人士)也认为不错。我在制片公司实习过几次,因此有一些实践经验。
我的问题是要想在电影圈里谋得一职,这种想法有多现实?我知道我必须从底层慢慢做上去,但我的父母总是告诉我,电影圈竞争非常激烈(我也知道这一点),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气和时机(等等),我应该拿一张教师证,找一份“正经的工作”,把写剧本当做闲暇的兴趣爱好。我担心如果这样做,我永远也无法实现梦想中的事业。你怎么看?——来自加州圣地亚哥小镇拉荷亚的迷茫者
亲爱的迷茫者:我不想反驳你的父母,他们只是不想看到你在这个极其残酷的行业中痛苦挣扎。但在决定退而求其次之前,你(和他们)或许可以看看一本新书《我得到了梦想的工作,你也能:大学毕业后打造理想职业的七个步骤》(I Got My Dream Job and So Can You: 7 Steps to Creating Your Ideal Career After College)。这是一本关于如何追求梦想职业的实用指南——而且,大多数建议和真知灼见也同样适用于其他求职者,而不仅仅是刚刚毕业的人。
这本书的作者彼得•雷伯曼说:“大多数人轻易就放弃了他们真正想要的工作。”他给出的建议以及他目前的职业教练工作都是根据个人的亲身经验。2003年作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四年级学生,雷伯曼希望能进入职业球队工作。当时的失业率创下十年高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很多人都建议我别做这个,找些竞争不那么激烈的行业,”他回忆说。
雷伯曼没听这些劝告。那年春天,他听说某运动品牌公司的一位高管会来参加一个就业研讨会并发言,于是就报名参加了这次会议,希望能向这位高管当面请教,怎样才能进入运动营销行业。当时提问的学生很多,但雷伯曼是其中唯一在研讨会结束后继续与演讲者保持联系的一个。
这是个聪明的做法。后来,这位高管把雷伯曼介绍给了几位业内人士——其中一位后来告诉他,NBA华盛顿奇才队(Washington Wizards)的营销团队有一个空缺。他提交了申请并获得了录取,大约18个月后,23岁的他被提拔进了管理层。
雷伯曼在新出版的书中为后来者列出了详细的策略。下面是其中部分要点:
不要追逐别人的梦想。“追逐热门行业并不会让你找到自己的梦想工作,”雷伯曼说。“必须诚实面对自己内心的渴望。答案就在你自己心里,而不是在外界的某个地方。”
经济问题不重要。“你需要几份工作?不是100份,不是25份,甚至连3份也不需要,而只需要1份,”他说。“只有你觉得经济是个问题时,它才会成为问题”,这时,你就会停止尝试。
备用方案事实上就是失败方案。拥有方案B,雷伯曼表示,“等于是告诉自己,你追求梦想的努力可能会失败,绝对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全力以赴,你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得到梦想工作要比其他工作更容易。为什么?因为你对它充满了激情。雷伯曼称:“虽然我申请其他竞争不那么激烈的职位都没有成功,但我年纪轻轻就在NBA获得了一份管理工作,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非常想要这份NBA的工作。”这看上去可能有违直觉,但他相信“人拥有更高目标时,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获得梦想工作的最好办法不是找工作,而是找人。很多职位空缺都不会打广告,而是通过人脉关系和推荐就找到了合适的人。雷伯曼指出,挤入“‘隐形就业市场’的唯一办法就是结识希望进入行业的业内人士,和他们多谈谈。”就你的情况而言,为什么不从实习时认识的人开始?
人脉不等于“所有认识的人”。雷伯曼认为这是传统观念欠缺的地方。“人脉其实是喜欢你、看好你的人,”他解释道。“在把你推荐给其他人或给你提供某个机会前,联络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考虑:‘我看好这个人吗?把他/她介绍给我的圈子会不会毁了我的名声?’”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这样的人脉毫无帮助。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往往就能赢得任何人的推荐。”这也是另一个原因,为什么对你来说,聪明的做法是从那些认可你实习表现的人开始,从你们老师可能掌握的业内联系人开始。
追求梦想工作的两点建议:第一,没有什么工作是完美的,我们的预期不能脱离现实。雷伯曼说:“从来没有哪份工作永远精彩纷呈,没有沮丧,没有不足。”
第二,他说:“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如果你最终进入电影圈后发现这和你想象的不一样,“要记住,一份工作并不等于无期徒刑。随时可以换个方向。其实,,大多数人一生中都会多次换工作,甚至完全转变职业方向。”
祝你好运。
反馈:你毕业后是如何得到第一份工作的?今天你还在这个行业里做吗?或者你后来改变了职业道路?请在下面留言。
来源:财富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