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对不起,但我们从未要求你去取得硕士学位。”
这当头一棒发生在面试时,当时我正应聘美国最大、发展最快的社交媒体公司之一(为我将来的发展考虑,我不会在此点名)。
我刚刚在乔治敦大学获得了文学硕士研究生学位,研究方向是交流、文化和技术,并且已经告诉了面试官,我愿意接受比读研前的工作还要低的薪酬。但他仍然反复强调这一点。
花了两年时间,瘦掉25磅,随后领着可怜的工资,我的硕士学位听起来不像是证书,而像一个对我不利的标签。最后,我没有得到那份工作,只能怀疑我的硕士学位是不是罪魁祸首。
我们都已听到过这样的言论,花5万美元读一个硕士学位,就改善就业前景和获得更高薪酬方面来看,可能得不偿失。但接受更高教育实际上会有损就业能力吗?
也许会。
回想在乔治敦大学时,我和同学们曾经想象过在谷歌(Google)、Facebook、Groupon、推特(Twitter)或其他一些重量级社交媒体公司中有我们的一席之地(还想过福利)。毕竟,我们当时学的就是关于他们业务的理论。走出校园时我们都手握昂贵的学位证书,深受著名学府的熏陶——好吧,我承认,可能确实有点自我膨胀。
数百场面试之后,心中的高大自我无疑像泄了气的皮球。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卑微的助理职位和微薄的薪水。更让人心寒的是提及我们的文学硕士学历时所遭遇的轻蔑。
研究生院许诺光明的职业发展,以此吸引人报名就读。但是并非所有的学位都有优厚回报。事实证明有价值的是信息技术、计算机编程和工程学学位。医学学位也是一样。MBA学位要看情况而定。而人文学科呢?有时,人文学科的高级学位看起来的确能够对事业造成阻碍(除非你打算从事公立学校教学的工作,这种工作中拥有高级学位自然会有更高的薪酬。)
我的同学们也面临同样的问题。那些招聘负责人担心“过高学历者”会要求过高的工资或不满于现有条件。实际上已形成一种对硕士研究生的不满之情。“我没有要求你要取得硕士学位。你的资历过高。”(这是什么意思?担心我的工作表现过好?)
“硕士研究生有一种优越感。”一位管理者对我说,并补充表示,那些拥有此类学历的人好像认为他们就应该得到那份工作。
我的丈夫是毕业于伦敦电影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制作了五部获奖短片,其中一部已经在全球发行。然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络(CNN)对他说,“的确,你既有天赋也有经验,但是在这里你只能从底层做起”。
所以,如果你已经工作了几年,还应该辞掉工作去进修高级学位来提升自我吗?到头来还是要从底层做起!这是一个价值5万美金的问题(视所攻读的项目不同,或有几千美元的出入)。
经典的建议是读研前先工作几年,以便发现你要追寻什么。但是我直接读研的老同学们找到了很不错的工作——与我们这些中断自己的事业而继续深造的人形成了鲜明对比。
诚然,这与我们走出校园时的经济形势以及我们的个人情况也有一些关系。但是现在对拿出时间去攻读学位的人似乎存在普遍的不满情绪。有时看起来似乎是,那些硕士研究生被怀疑试图在职业发展道路上插队——那些工作在岗的人不会让他们得逞。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我不能说你不要拿硕士学位,但是我不能不说目前市场上读研并不一定得到赞许。
也许某天,当工作市场的竞争不再残酷,怨气将会最终平息(我们希望如此)。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