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曾说:“工作是一种乐趣时,生活是一种享受。工作是一种义务时,生活则是一种苦役。”作为初入职场的freshman,对于工作的意义还不那么清晰,对于如何快乐而有效的工作,如何持续创造价值还没有确切的方法。然而,通过学习稻盛和夫先生的《干法》和徐家骏先生的《华为十年》,我得到了很多启示。感谢公司在我们职业生涯伊始,给了我们正确的引导。
稻盛和夫先生被誉为“当代的松下幸之助”,他一手创办了两家“世界500强”的企业。通过《干法》,稻盛和夫先生将自己70多年的切身经历所获得的不可动摇的“信念”,以及在人生经验和思索中产生的“劳动观”传递给了大众。徐家骏先生在华为的十年,是不断成长蜕变的十年。从最初的茫然,一步一步,到后来的成功,再到清晰坚定地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做选择,他经过历练而形成的劳动观,给了我莫大的鼓励。
心态很重要。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要正确的看待工作。徐家骏当年大学毕业就业的时候也是连连受挫,最后懵懂的来到华为,初入职场如履薄冰。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过:“It is no use doing what you like, you have got to like what you do.”同样,稻盛和夫先生在工作之初也是颇历艰难,没有进入到理想的企业,所在的工厂濒临倒闭。但是他把所有的经历都当成是修为,把工作当成信仰,虔诚踏实地匍匐在朝圣的路上。
稻盛和夫先生认为:“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内心。”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聚精会神,精益求精。通过每一天认真踏实的工作,逐步铸成自己独立的、优秀的人格。徐家骏在工作中,一次次面临突发情况,经受极限考验后的领悟是:“快乐是工作本身带来的。”所以,要正确的看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麻烦和意外,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不抱怨。
落到我们实际的工作中,相信一开始打CC是很艰难的。没有足够的信息量和娴熟的沟通技巧,困难轻易地就显现出来耀武扬威。不妥协,坚持下去,一切的历练都是为了成长。哪怕是一次失败的沟通,也可以总结出经验教训,所以每一次的行动都是有收获的。持续下去,由量的累积到达质的飞跃。少抱怨、少空谈、积极主动、多干实事。
一个人一定要有梦想。要敢想、敢做。当年徐家骏在做SPES的时候,即使没人、没技术、没积累,还要CISCO等大公司的强力竞争,不盲目崇拜不畏惧权威,最后取得了成功。所以,一个人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一点很像稻盛和夫先生《干法》里提到的“高目标”,将目标定的高远一些,不轻易满足,始终处于追逐且不断向前的状态,把梦想当作信仰,虔诚积极的奋斗在朝圣的路上。一路向前,不问艰险,再回头时,会看见来时的路,一步一步,真实地走向更好的自己。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树立清晰的奋斗目标,并以此为动力不断前行。
You never know how good you can be until you try your best.是的,诚如稻盛和夫先生告诉我们的一样“人本来就具备使梦想成真的巨大的潜力。”高目标是一股强大的压力,同时亦是强大的动力,促使我们不断的想方设法的进步,想法设法的做更好的自己,想法设法的更接近我们的目标。这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进步和完善的过程。
然而想法设法的接近高目标,绝不仅仅停留在对目标高山仰止的状态,而是必须带着理想的野心,不断前行。徐家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常需要连续作战,这对人的体力和毅力都是莫大的挑战,虽然解决问题这个目标很艰难,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最后终于解决了问题,修复了系统。只要有强烈的愿望,就会千方百计的去寻找实现的方法。“想方设法”不仅要“想”更要“设”。一旦确立了高目标,就要认真去想,认真去思考,只要对达成这个愿望充满了期待和极大的愿望,那么思想就会因这样的期望变得积极活跃,因为想要达成这样的愿望,所以就会不自觉的想各种各样的方法去接近去实现,谓之“设”。
就好比心里面如果有一定要将工作做到极致的目标,自己就会对如何做好工作投入极大地关注,进而想方设法来不断提高完善工作各方面的表现。而我们在和候选人沟通过程中,因为心里一直想如何才能做有效的沟通,如何更专业化,所以哪怕只是邮件上的一句话,自己也会反复斟酌,精益求精。
精益求精,要把工作干得出色,首先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坚定的信心源自于每一天持续地认真工作,长此以往,对完美的不懈追求,定能出色的完成工作。完美是一个苛刻的词。因为要做到真的很难。就要在每一天的工作中,不厌其烦的以挑剔的眼光审视细节,不妥协于重复和贫乏。要有一颗对工作虔诚的心,每一天都是崭新的,追求完美本身我们就是在不断前行。
正如稻盛和夫先生所言:“成败取决于最后1%的努力。”1%虽然只是很小的比例,但是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任何一个微小的缺陷都足以致命,足以造成无可修复的后果。所以要避免这样的不堪发生,就要专注于细节,防患于未然。要有一颗决绝的心。任何事情,不要给自己留后路,不要觉得要是错了还可以重新改过。就好像橡皮擦有抹不去的痕迹,开裂的石头有补不好的裂缝,犯的错绝不会轻易的重新来过。
徐家骏说:“成功人士就是常常成功地跟自己过不去的人士。”时刻有一颗追求完美的心,严格要求自己。因为生活的剧本,重来都不会NG。要用挑剔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细节,带着极佳的敏感度,才能让工作变得无可挑剔。经过这么多天的CC,我总结出来CC前一定要做足准备,CC中要自信大方。因为很可能因为一个不专业的语气或者表述,就会影响到候选人进一步沟通的意愿。所以要在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苛求一词一句的精准。同时,也要不断的吸纳更多更新的行业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保持学习的状态。
Stay hungry,stay foolish。正如乔布斯所言,在工作中我们要求知若渴,虚怀若愚。
“上进心”是工作和人生中最重要的,也是进入真正的“创造”之门的秘诀。尤其对于一个最初的“外行”,这是多麽的重要。稻盛和夫先生《干法》的第六章给了我很大的激励和信心。只要坚持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可以补上来。要有上进心,求知若渴,要相信要努力。
Stay——这是一种持续的状态,始终有一颗好奇的心,有求知的冲动;始终有不满足的上进心,有前进的动力;始终有强烈的愿望,有努力实现的践行。其实不是复杂的事情,要的只是纯粹的赤子之心,不要太多的被外物干扰,有自己既定的信心,执着的走下去。只有走下去,才能到达理想中的明天,看能看见期望中的蓝天,不是麼?
徐家骏在华为的十年,从生产队长到专业管理人士的转变,在于他持续不断的学习。做数据中心经理、技术支持经理、IT基建经理、系统运作副总监,边做边学,做团队管理、做考核、做流程优化,应付种种难题:如用户严重不满、工作头绪繁多流程乱来、资源严重紧张、骨干员工要离职、刺头员工提种种要求、部门骨干之间文人相轻、部门之间配合大起冲突、末位淘汰等等等等。徐家骏得出一个结论是:凡是自己在感觉严重受挑战,整天闹心痛苦的工作阶段,往往是自己能力和心态进步比较快的阶段。
方向是自己选的,路是自己走的,一旦下定决心,便不顾风雨兼程,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徐家骏在面临重重困难的时候,不管是技术上的还是管理上的,没有后退,而是选择更努力的学习更专注的付出,从而更好的前行。因为你既然认准这条路,又何必在意要走多久。
愿望要纯粹而强烈,有一颗乐观积极的心。既然选择的是一条脚印不多的路途,那么自己披荆斩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抱怨,一切经历都是修为,淡然处之,时间过后,坚持会在这样的幽径里开出理想之花。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是一段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孤独和寂寞,不抱怨不诉苦,最后渡过了这段感动自己的日子,最终到达理想彼岸的奋斗历程。我们的工作中,在面临一次次找不到合适候选人的时候,着急也是无用功,此时应该平和心态,不断的思考总结,进而完善自己,让持续演绎奇迹。对工作,我们应该保持一颗纯净的赤子之心。
一颗纯粹的心,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如是才能有效地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这个公式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功。要成功,要有天赋有能力,要有足够在你所选的这条路走下去的技巧和知识,此外,还要有旺盛的热情,要对所选的目标有真挚的爱,不断地对它倾注你的真心,而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思维方式,要有正面的思想状态。
理想中的幸福人生,并不是水月镜花,一个人要走怎样的路,要过怎样的生活,都是自己的选择问题。要成就非凡,必得付出超出于常人的努力。要有高目标,有正面积极的心态,要专注,要持续,要把握细节追求完美,要创新要有勇气,如是平凡的自己定能蜕变成自己理想中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