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推动股份制经济发展漫谈

  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深化改革,建立新经济运行模式重大而正确的战略选择,是当代中国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的重要体现。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打破思想上的禁锢、改革上的禁区,摆脱既得利益上的羁绊,攻坚克难,再造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微观基础。

  国企改革理论的新突破

  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们对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其突出表现是将公有制实现形式完全等同于公有制本身,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纯之又纯”的公有制,否认公有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去实现,从而造成了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单一化,窒息了整个经济运行的活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不断取得进展。党的十六大提出,除极少数由国有独资经营的企业外,要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一科学论断是对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的新突破,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最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之一。

  1、突出强调了股份制的地位和作用。发展股份制是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融合的最佳选择。发展股份制,有利于充分发挥其“集私壮公”的杠杆作用,通过资本的积聚,满足大型项目对巨额资金的需求,从而带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有利于克服纯国有制、纯公有制存在的体制缺陷,树立新公有制观念;有利于维护各方面的利益,调动投资创业的积极性。

  2、突出强调了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改革现行产权制度,建立合理的所有制结构和有效的所有制形式,是增强整个经济社会活力的制度保障。

  3、突出强调了资本的联合、重组和流动。资本的联合、重组和流动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产权之间的交易流动重组将加快。各类不同性质资本的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将成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普遍现象。判断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要看控制力和影响力。

  推动股份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1、树立起新公有制观念。股份制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现代企业的财产或资本组织形式。发展混合所有的股份制,是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最佳选择。新公有制企业包含多种形式,一是经过改制的新的国家所有制企业,在经营形式上采取国家独资股份公司形式或者几个国家机构持股的股份公司形式。二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国家参股的股份公司形式。三是没有国家参股的公众持股企业。四是公益性基金举办的企业。

  2、营造股份制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共同发展不是简单共存,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发展中有机统一,在统一中共同发展。因此,完善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决不能厚此薄彼,顾此失彼,而应着力创造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公平竞争环境,真正建立共同发展的体制和政策基础。

  3、发挥改制企业的体制优势。要积极进行国有股减持等方面的研究,完善国有股、法人股转让、交易的程序和法律法规,解决国有股、法人股不流通和流动、组合、重组等实际问题,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状,彻底转变企业经营机制,提高公司决策中的制衡效能,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4、加快配套措施改革,积极消除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制约因素。

  ——建立和完善法人产权制度和产权经营制,构建国有资产管理、运营和经营三层次运行体系,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构建失业人员再就业机制。要建立开放的多层次劳动力市场和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积极调整就业结构,吸纳增量劳动力,并放宽政策鼓励人们自谋职业。

  ——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建立开放的多层次劳动力市场和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积极调整就业结构,吸纳增量劳动力,并放宽政策鼓励人们自谋职业。

  ——积极解决净负债上升的问题。在明晰产权关系的基础上,将部分负债较多的国有企业存量资产通过产权市场的转让,置换企业债务。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