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双星轮胎沿着什么路线走

  在国内双星得到了这样的评价:国企改革的明星、世界鞋业的恒星,也有人说双星是一颗中国企业之星、汪海是一颗中国企业家之星。在鞋业创名牌之路上,双星无疑是成功的,在由鞋业向轮胎业转型的过程中,双星集团总裁汪海带领双星职工走上了轮胎创名牌之路,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制鞋”和“轮胎”双星闪耀。在量变与质变的双重变化中,显示了双星企业文化、管理理念以及企业家的巨大作用。

  在面对中国轮胎行业重复建设、国外品牌大量涌入、原材料价格暴涨、国家紧缩银根的不利形势下,双星轮胎却在市场的夹缝里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实现了向有文化、有理念的现代化企业的成功蜕变。双星轮胎在双星集团强大的资金支持下,由中国轮胎行业的“小字辈”,进入了“中国十大民族品牌”的行列。在近乎为“零”的起点上,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在2012年还通过了荷兰交通部和德国技术监督委员会RDM工厂审查,打开了欧洲市场之门,迈出了名牌发展战略的坚实一步。

  “没有文化和理论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

  汪海认为,“精神的东西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文化和理论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因此,在双星轮胎创名牌历程中,把推行双星理念、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摆在了第一位。

  名人引导:与其他企业文化和理论所不同的是,双星文化和市场理论是由汪海缔造发展起来的。他对轮胎公司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为了尽快改变企业面貌、提高各项管理,他多次带领集团领导,手把手地教管理技术,面对面地讲双星理论,轮胎公司5000多名职工领略了其“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在他带领下的双星轮胎,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就取得了同行业瞩目的业绩。

  理论引导:双星轮胎开展了多次管理骨干培训班,关起门对照双星理论来找问题,特别是今年以来,为了适应市场要求,轮胎公司对基层管理骨干除进行了企业文化和市场理论的培训外,还注重加强了实践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了领导干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多次组织管理骨干到国内外先进轮胎企业参观学习,现场教育,让广大骨干认识到了“小农意识”不能创名牌,从而正确估价了自己,他们找准了自己的位置,看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创名牌的重要性。

  双星轮胎从建章立制等最基本的工作开始,一点一点地夯实企业基础,坚持“企业利益高于一切”这一基本原则,采取了“不换脑袋就换人”的措施,淘汰了部分不适合双星轮胎发展的人员,培养了一支高素质、复合型干部队伍,这是双星轮胎最大的财富,这使企业基础管理得到很大改观,公司迈入了正规化、科学化管理的新轨道。

  “软橡胶,硬管理”

  针对双星接管轮胎时的混乱局面,汪海一针见血地给予了这样的评价:属于高技术的现代化企业,却是粗放型、作坊式的指挥和领导;是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却是庄户人的操作技能;是大企业的规模,却是乡镇企业的管理水平。为尽快改变这种局面,汪海提出了“软橡胶,硬管理”的新理论,用双星“抓具体人,抓具体事,一抓到底,抓住不放”的管理精髓开展工作,抓好管理机制的转变,用新机制管好人;抓好质量意识的提高,用高质量树形象;抓好基础管理的提高,用好管理赢夸奖,抓好科技项目的普及,用新技术降费用。

  换机制:在双星轮胎创名牌过程中,通过双星理论的引导,使双星轮胎全员认识到,体制和机制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双星轮胎要发展,转变机制是重中之重。双星轮胎遵循企业和行业的发展规律,首先对历史形成的“计划经济大而全、小而全”的旧体制“动大手术”,把过去依附轮胎生存的绣品和机械公司由“配角”变为“主角”,实行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将双星轮胎分成了8个生产厂,实现了工厂与市场的成功接轨;还成立了企业“自治厂”,把具有广阔农村市场空间的农用胎单独推向了市场,建立了“一企两治”的新体制。2013年,汪海在体制改革上做出了一个创举:打破了计划经济一直延续下来的中国企业各设党政一把手的人事制度,成立了“四人领导小组”,发挥团队精神共同治理企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个创举,是双星轮胎体制改革的继续和深化,更对中国企业深化体制改革提供了成功的案例。

  在体制改革的同时,双星轮胎还引进了人才竞争机制,根据双星 “用好钱就是最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改革了人事和分配制度。机制的改革,激发了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尽职尽责的主人翁精神,增加了全体干部员工的责任感和压力感。

  提质量:谁也不可否认,质量是企业的命脉。在过去企业中由于各种考核和奖励都是以产量为标准,致使企业存在一种“轻质量、重产量”的错误认识,导致了整个企业的质量意识淡薄,给企业造成了很大损失。为此,双星轮胎举办多次“质量教育展”,让广大员工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轮胎是人命关天的产品,提高了全员的质量意识。同时,双星轮胎还加大质量管理力度,对所有影响质量的问题进行了整改,把“市场不认可,一切等于零”作为最终目标,修改完善了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体系,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入库,全过程实行严格管理,使员工时刻树立“企业在我心中,质量在我手中”的严谨质量态度。由于在质量工作上始终抓得紧、抓得严、抓得实,促进了双星轮胎质量的提高,退赔率比两年前降低了1倍多,为双星轮胎实现创名牌打下了基础。

  大创新:双星轮胎按照“市场是科技进步的动力,科技是市场竞争的法宝”的理论,不断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引进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计量和设计仪器,组建了“科研技术开发中心”,加强产学研联合,通过消化吸收引进的软件技术,多次进行科研攻关,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对所有斜交胎产品进行了重新设计和优化,优化调整了产品结构,初步形成了系列化的产品格局,适应了细分化、多极化、个性化的轮胎市场要求。

  同时,为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双星轮胎先后派遣40多名技术人员到国际上以科技实力著称的轮胎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在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培育自己独特的核心技术,大胆进行技术再创新,对工艺布局、技术配方、结构设计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创造了中国轮胎行业的多个第一,这为树立双星轮胎名牌形象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跟着市场走,随着市场变,围着市场转”

  市场不变的法则就是永远在变。双星轮胎根据汪海提出的“跟着市场走,随着市场变,围着市场转”的市场原则,让广大干部员工明白了自己的岗位连着市场,明白了自己吃的是市场的饭、端的是市场的碗,一切就必须以市场为标准。

  抢占国内市场:近年来,伴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和汽车工业的迅速崛起,全国上下掀起了轮胎产业大发展的热潮,在市场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双星轮胎坚信“有车就用胎,关键在工作”这条真理,根据国情创新了营销观念,提高了驾驭市场的能力。当别人一窝蜂抢占子午胎市场的时候,双星一方面加快发展高档子午胎;另一方面,却反其道而行,扩大了农用胎生产规模,大举挺进具有广阔空间的农村市场,从而扩大了市场占有份额,建立和巩固了争创名牌的根据地。在强化营销手段过程中,双星十分注重企业营销大网络建设,在和各位经销商密切合作的基础上,发挥名牌优势,扩大销售渠道,大力开拓配套和终端市场,建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国内大市场。截止目前,双星已发展300多家专卖店,这些为及时把握市场局势,加快市场反应速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挺进国际市场:在国内市场拼杀的同时,双星从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看到,制造加工业是中国的优势,而且有着巨大的国际市场空间。近年来,双星通过实地考察、网上推销、国外参展等多种形式,发挥双星鞋业在世界各地拥有销售公司的优势,迅速健全了国际市场网络,构筑了“东半球一颗星,西半球一颗星”的大市场格局。到目前,双星已在中东、东南亚、中南美等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庞大的国际市场网络,产品市场覆盖率迅速提高。2013年,达到每月出口800多万美元,预计年底可实现出口创汇7000万美元,是两年前的3倍多。随着双星轮胎国际市场网络的不断扩大,再加上两年来企业发生的巨大变化,企业的知名度和国际市场形象日益提高,很多国际客户慕名前来,要求与双星轮胎进行合作。通过和这些国际客户的合作,不仅仅提高了双星的出口份额,更重要的是,利用国际新技术和国际生产的新经验,提高双星的综合竞争能力。

  双星轮胎两年创名牌的历程,也是构筑营销大网络的历程,经过两年努力,双星轮胎已迈出了全球战略的坚实步伐。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