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谁动了“中国制造”

  “中国企业的劳动力优势在缺失!”近日的一则消息让中国经济界许多人士惊呼。该消息称:耐克集团的代加工厂丰泰企业证实,由于越南的工资水平要低于我国的工资水平,耐克将在越南扩大生产规模,计划在明年年底成为耐克集团最大的海外生产基地。

  由于历史的原因,同时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和加快以及就业压力的显著增加,客观上造成了我国劳动力价格的明显优势,所以有了“中国制造”和“世界工厂”的称号。但中国企业的这种竞争优势是粗放式的价格优势,即由廉价劳动力带来的优势。融勤国际中国区总裁孙红伟认为,经济界人士的担忧是有依据的,因为近几年里中国劳动力的价格优势似乎在失去,明显的表现就是“技工荒”的出现。他认为,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应从粗放式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向集约式技术优势转变。

  我们的蓝领阶层非常缺失,高级蓝领更是稀有,“技工荒”尽管被投以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但作为我国竞争力的重要支撑,这个阶层缺失与迷惘的现实却没有改变。一家企业以年薪15万元的丰厚条件招聘既熟悉各种焊接技术,又精通管理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但始终没能如愿。一个阶层的缺失,源于整个社会的弱视和病态。一个阶层的强大,也不单靠有限的高薪职位来装点门面。我们需要的是能撑起“中国制造”的脊梁。如果,未来的20年对基于制造行业发展的中国经济至关重要的话,那么蓝领阶层的壮大比空泛的所谓中产阶级更现实一些。“中国制造”、“技工荒”是直接对多年来持续不变的教育、就业观念和企业用人机制、管理创新提出的挑战。

  去年,德国的外贸出口第一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有专家指出,这完全得益于“德国制造”,而“德国制造”来源于德国的人才。在德国,每年高中毕业生直接考大学的比例一般不足1/2,而学生选择任何一种职业教育或培训都不会走入“死胡同”。由于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具有学生和徒工的双重身份,因此,不管从哪类学校毕业,具有何种水平,每个学生都有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和深造的可能性。在这方面,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值得借鉴。

  要想真正解决“技工荒”,必须加快教育制度的改革和企业用人机制的完善。一方面各级劳动部门和其他有关方面围绕技工人才的培养使用及时制定一些政策措施将技术工人的工资待遇和技能水平挂钩形成培养快、使用好、待遇高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机制,设法解决高素质技术工人队伍不足、队伍结构层次低的问题;另一方面要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缩小与发达国家在产品核心技术、关键装备、管理效能等方面存在的差距,这样才能通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附加值,并且逐步提升产业结构,也就不必担忧人工成本更加低廉的一些国家对我国产业带来的冲击,这样,中国才会真正的成为“世界工厂”,而“中国制造”才会变为“中国创造”。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