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320辆吉利轿车在上海市外高桥四期沪东码头装船,远赴叙利亚。据吉利方面负责人介绍,此次出口的320辆轿车中几乎包含了吉利轿车目前主要的经济车型。其中华普最为突出,数量达到220辆,其次分别是优利欧60辆、豪情40辆。这是继5月美人豹跑车首次走出国门之后,吉利控股集团的又一次大批量汽车出口,其所坚持的国际化战略再次向前迈出坚实的一步。
本次吉利轿车的批量出口作为其“走出去”战略当中的一个环节,再次体现了吉利“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轿车走遍全世界”的战略理念。作为独立自主的民族汽车企业,一直以来吉利集团以自主研发为主,整合各方面资源,生产出越来越丰富的车型,而且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屡屡获得国际订单与国外消费者的青睐,从这一点看,吉利的确是走在国内众汽车厂家的前列。相比之下,国内消费者普遍存在重国外品牌而轻国产品牌的消费观念则显得略欠成熟。在现今国内消费者的心目中,汽车这种高科技产品是要讲出身的,毕竟人家经历了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发展的历史,而我们才刚刚起步。对于消费者的这种心理现象,吉利集团CEO徐刚相信在未来的两三年内即可以得到改变。
徐刚在刚刚过去的北京国际汽车展上对记者坦言:“中国消费者确实存在很多误区,以为国外的东西、国外的品牌就好,实际上汽车产品首先是个交通工具,这是最基本的作用,然后才涉及它能否代表身份、地位的问题,不同的消费者最终是按不同的心理预期来寻找自己的所需。应该说,目前国内市场上存在的这种心理现象是正常的,中国的汽车消费还处于起步阶段,相较于国外成熟的汽车消费领域尚有一定差距。但中国的消费市场发展非常快,最多两到三年我相信就可达到相对成熟,在这个过程中,吉利希望能够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据了解,在目前已出口的吉利轿车中,涵盖了吉利集团的所有车型:豪情、美日、优利欧、华普、美人豹,它们在海外大受欢迎。
有关专家指出,对于国内的汽车企业来说,不论吉利,还是其他厂商,最大的挑战还是如何在一个强敌环伺的陌生市场环境中,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尤其自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进口关税已大幅削减。私人购车潮推动了市场的发展,汽车销售额节节攀升。规模效益的大幅提升已经让价格降了下来,中国生产的汽车及其零部件的成本已不再像过去那样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同时质量和安全性要求也在逐渐与国际标准靠拢。国际化已成为中国汽车企业发展的方向,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其长期发展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