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但目前,许多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许多问题。如观念陈旧、重视和开发力度不够、人才吸纳机制僵化、培训方式陈旧落后、缺乏竞争激励和流动机制等等。而分析这些问题,是由于企业在实现人力资源开发目标过程中尚缺乏多种有效机制作为支持系统。
国有企业要实现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必须建立和完善六个机制:
1、科学合理的吸纳机制。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要规划好人才引进计划。要对企业近期、中期和远期的人才需求有客观的分析和合理的预测,做到有的放矢。要采用多种方法网罗人才和拓宽用人渠道。可以遵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方式,对于不同的人才可以采用让其兼职,或借调方式。企业有项目也可以采取承包、承租、领办的方式等等。
2、优胜劣汰的选用机制。国企在选拔和使用人才时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德才兼备。二是竞争择优。要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淡化学历、资历界限,通过公开招聘、平等竞争、唯才是举,择优选拔和使用人才。三是内部为主。四是不拘一格。对于企业紧缺的人才要及时引进,不能揠苗助长。但对于企业少数特殊人才则应破格提拔和使用,不要把用人模式化,破除用人的神秘感,增强用人的民主性和准确性。
3、科学有序的流动机制。企业必须建立有序的流动机制,一方面要全面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合同期满要根据劳资双方自愿决定是否续签。当然,对于企业急需的紧缺人才,必须通过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留住;另一方面应在企业内部建立流动制度,允许各类人才跨部门、跨单位流动,实行多岗位交流,以利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4、科学量化的考评机制。对各类人才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考核评价,根据不同的行业、专业、岗位特点和人才的层次与类别,按照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各级各类人才的考核制度,明确考核目的、内容、方法、程序、标准和要求。考核结果必须与他们的使用、升降、待遇挂钩,在此基础上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动态管理。
5、效率优先的激励机制。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最重要的手段。企业应根据各类人才的不同层次需要,恰到好处地运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适度的正激励与负激励、外激励与内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要把握好激励的度、时、量,以促进职工在努力工作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强自身的成就感、满足感。企业还应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工资的分配可以合理拉开差距,体现多劳多得。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
6、多形式分类的培养机制。企业要分层次、有重点、有步骤地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和人才滚动开发计划。在培养人才过程中,要学用一致。对于制约企业发展的方面要有重点培训;对于年轻、素质好、有培养前途的第二、第三梯队干部,更应有计划地进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