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是当前管理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在探讨国内许多企业执行力缺失现象及执行力有多么重要之前,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的是东北一家国有企业濒临破产,被一个外国的财团收购。厂里的人都翘首盼望着外方能带来让人耳目一新的管理办法。出人意料的是,外国人来了,却什么都没有变,制度没变、人没变、机器设备没变。外方就一个要求:把先前制定的制度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结果怎么样?不到一年,企业扭亏为盈。外国人的绝招是什么?执行,无条件地执行。
撰写《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的作者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认为,执行力的重要性被忽视是浅显而又鲜为人知的现象。世界500强企业中,IBM公司的前总裁鲁·郭士纳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和管理者应该具备3个基本特征,即:明确的业务核心、卓越的执行力及优秀的领导能力。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认为,在未来的10年内,其所在的微软公司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可以说,企业间的竞争实际就是执行力的竞争。执行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决胜力。
在现实中,每一个企业都会被种种导致执行力低下的问题所困扰,当然更多的企业并未察觉。让我们首先粗略地瞧瞧执行力低下的几种现象。
现象一:战略与运营脱节。有的企业策略、愿景一大箩筐,但常常是议而不决,光说不做,流于“口号管理”,策略、愿景没有落实到具体的目标、计划上,也未将目标、执行方法列出时间表和责任人,更没有根据达到的程度订立赏罚标准和跟进措施。这样的企业,必然患上一种“组织末梢神经麻痹症”,越到执行最关键的基层,员工越是对工作拖拖拉拉、不痛不痒、马马虎虎、得过且过。因为没有执行计划、没有落实责任、没有奖惩措施,领导也没有跟进,员工除了跟着附和外,就是敷衍了事,这种现象在许多陷入经营困境的企业并不鲜见。
现象二:大企业病。每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面临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大企业病。大企业病的主要表现是官僚主义、政令不通。问题解决不好,执行不力、政令不通、效率低下的恶劣现象极大地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步伐。有研究显示,处理一个文件大概只需要7分钟,但在患有大企业病的企业,耽搁在中间环节的时间却平均能多达4天。而某些企业,大概只有15%的时间在为客户服务,其余85%的时间在处理内部繁琐的事务上,却要客户承担100%的费用。显然,这样的企业是没有执行力的,也是没有竞争力的。
现象三:“办公室政治”。几乎每一个企业中都或多或少地活跃着这样一些人,他们是高谈阔论的“思想家”,他们是牢骚满腹的愤世者。他们莫名地关心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他们最擅长在领导和其他人面前搬弄是非、散布谣言,他们惟恐世界不乱。而恰恰是这种人,常常对公司决策的执行大打折扣,或是因为他们的既得利益受损,或是不愿接受挑战。这样的人,不但自己执行力欠缺,还影响他人的执行力不能正常发挥。如果让这些人大行其道,必然使组织陷入一种可怕的“办公室政治”之中。“办公室政治”必然又促使“组织末梢神经麻痹症”的加速形成,然后是恶性循环,导致企业的执行力一塌糊涂。
上述列举的仅仅是执行力缺乏的众多现象中的一小部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还会碰到许多执行力低下的情况。造成执行不力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如下四点:一是制度或战略本身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不具备可执行性,需要检讨制度或战略,作出修改或废止决定;二是员工对于制度或战略的理解不够,不明白其中的含义,需要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直至其明白为止;三是管理者没有常抓不懈,管理者对政策的执行不能始终如一的坚持,导致即使有好的制度、战略也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四是没有构建执行文化,部门或个人业绩的好坏没有直接反映在奖惩上。美国管理学界普遍认为,一个企业的成功,30%靠策略,70%要靠执行。显然,执行比策略(战略)更重要。那么,如何提升一个企业的执行力呢?
首先,要提高领导者(管理层)的执行能力。
其次,构建执行力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所共享的价值观念、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再次,知人善任——用能执行的人。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话题所有的管理方式方法无非都是为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加绩效,探讨执行力的目的也是如此。只要能够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战略,同时不断提高完成目标任务的执行力,企业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