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推行ISO9000不一定成功,但企业如果不推行一种系统化、文件化的、以事实为决策基础的科学管理体系(不论这个体系叫什么名字)就一定失败。
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保证)体系进入中国已经近十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这种管理体系,很多有关这套体系的问题也出现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中国面临许多危机,下面想针对其中的二个问题谈谈体会。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信任危机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信任危机是在推广管理体系之初,强调企业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导致的。
随手翻开一本介绍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书籍或培训教材,都会列举诸如“有助于消费者选择满意的产品”、“为企业带来信誉,争取到更多利润”等五六条重要意义。也许正因为这些意义太重大了,前景太诱人了,导致很多企业的领导在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时,期望值太高,希望毕其功于一役,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所有问题,结果管理体系运行一段时间后深感失望。
甚至业界相关人士如顾问师、审核员也有同感。台湾一位著名管理专家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咨询、审核搞得太滥了。一家国际上知名的认证机构的审核员在被问到审核时是否放得太松时,多少有些无奈地说,如果太紧就没人找我们去认证了。
我们认为应当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去看待这个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企业数量和规模也在快速增长。许多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以后,管理水平落后的矛盾日益突出。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出现,满足了众多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它是一场管理科学的普及运动。与20年前国内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运动相比,ISO9000管理体系的推广可以说十分成功。谁又敢说不是前者为后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呢?
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推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基础员工有了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知道需要标识,需要控制不合格品;许多企业开始使用统计分析技术。比ISO9000体系还早的学习“邯钢”的运动中,没有几个企业能够像“邯钢”那样,给每个岗位制订明确的工作程序文件(“邯钢”总的文件超过一千万字),ISO9000却做到了让每个推行这套体系的企业都建立起程序文件、工作文件,并且或多或少地按照程序文件、工作文件开展质量工作。
对于大多数现代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这些工作还培养了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同样意义重大,减少了管理工作中的随意性。
ISO9000改变了企业各级人员的观念,人们学会了面对许多以前不曾面对的事物,如质量目标、统计数据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提高。
我们现在应该做的不是怀疑甚至否定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或者认证的作用,相反应该在已经取得的成绩基础上,深入研究企业的情况和ISO9000管理体系的特点,把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最基本的?
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推广过程中,很多人认为它是企业管理的最基本的要求。言外之意,即使ISO9000做得非常好了,也无法使企业管理水平达到很高的高度。开始尝试寻找新的管理方法。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杰克·韦尔奇和“通用电气”的成功,“6σ管理法”逐渐为人们所熟知,有的企业开始推行这种管理方法。
我们认为下面这段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网站上摘录下来的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质:(ISO9000)“管理体系标准”给组织的建立和运作提供了一套模式。这一模式集合了该领域专家认同的、能够体现这种艺术之现状的特征。依照这一模式建立——或者说,符合标准——的管理体系,是建立在这种艺术之最新实践的坚实基础上。
从上面这段话可以看出,薄薄的ISO9000管理体系标准中,蕴藏着巨大的、该领域专家共同为我们创造的管理科学宝藏,问题是我们如何去发掘,让这些宝藏发出璀璨的光芒。
除了前面谈到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带给我们的好处外,程序化的工作方法可以使各级员工的工作明确,达到更高的工作效率;在参与某项工作的人员发生变化时,不致出现中断甚至出现错误;通过第二方审核的方法,我们可以真正了解供应商的情况。这一切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企业的同时,也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的革命常常带来社会巨大的进步。人总希望有一种东西能够解决自己所有的问题,往往偏离追求的目标,去追求达到目标的手段。
管理工具,不论是ISO9000、还是6σ管理法或者ERP,比蒸汽机、计算机等工具的使用要复杂得多。对这一点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才不至于在使用这些工具遇到困难时不知所措。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个逻辑关系非常严密的系统。当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情况,系统中的其他环节就会出现异常反应,通过对这些异常反应的深入调查,可以发现并解决问题。当然,这个逻辑系统的严密程度完全取决于企业对ISO9000体系的认知程度。
认真贯彻执行ISO9000管理体系标准,完全可以使企业的管理水平达到足够的高度,使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领先竞争对手。
ISO9000体系认证公司也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参与到这种管理体系精髓的发掘工作中。例如,认证审核过程中,应用“持续改进”的原则,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制订中、长期改进目标,逐步完善。
总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危机并非标准本身的危机,是按照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企业的危机。不应该只做了一些ISO9000标准的基础工作,或者在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就怀疑它的作用;更不应该仅仅为了ISO9000认证证书,只做一些表面工作。否则,再好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也没有用。中国要做“世界的工厂”,必须进一步推广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企业需要自上而下地认真按照标准的要求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做大量细致的基础管理工作,在一定积累的基础上,各级管理人员和企业基础员工对管理体系的认识会不断加深,管理体系的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才会发生飞跃。企业推行ISO9000不一定成功,但企业如果不推行一种系统化、文件化的、以事实为决策基础的科学管理体系(不论这个体系叫什么名字)一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