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一种信仰
新年刚开始,经济学家茅于轼就抛出观点——“2008年中国经济减速已成定局”。关于2008年中国房地产的拐点是否已经出现还仍然占据着争论的焦点。随着2008年奥运盛事的临近,越来越多的人焦虑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奥运之后的走向。宏观经济不是我研究的强项,其他行业的发展趋势更勿需我多言。作为民族企业家,我始终觉得忠实于自己的理想,踏踏实实做点实在的事情,给中国未来和老百姓更多的信心,我想这才是一个企业家的本分。
在经历了反倾销出口退税和人民币升值的冲击之后,2008年初的中国鞋业市场分外安静。就像今年南方遭遇的暴风雪灾害,谁能够在灾难中最快的调整、立足,谁将会是最后的赢家。也有人曾推断,随着中国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中国作为世界鞋业生产中心的地位必将逐步丧失,中国鞋业的发展将步韩国制鞋业的后尘。但迎着舆论的压力和政策环境的压力,2007年中国鞋业企业都在积极谋求着转身和蜕变,百丽的上市、亨达慧谷的规划实施……都一一记录着中国鞋业的蜕变历程。亨达始终坚信中国鞋业的未来,全身投入并积极开拓着中国鞋业的未来。
用一个词来概括中国鞋业的现状就是——走入洗牌时代。具体来讲,中国制鞋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不但在生产、材料以及工艺水平方面与世界市场接轨,而且已经在品牌运营、技术创新方面做出了很好尝试。因此,中国的鞋业企业有实力也正在谋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有人不堪重压,倒下;有人异军突起,发展,都很正常。
当然,中国制鞋业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也有它的困惑。例如,劳动力、能源、政策等。但总体上来讲,中国制鞋企业的发展前景是好的。我们所能知道的,包括近期资本市场的运作、新型品牌的迅速崛起以及与世界一流品牌的联合等等,都是中国鞋业的一种良好走势。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领域中最大的变化之一,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崛起。亨达25年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史的一个缩影。我有幸成为这个时代的一名成功的民营企业家,我深切地感到,成功的基础在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其次在于自己的努力。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市场分析来看,民营经济的细胞基因就是商品市场化,没有商品市场化就没有今天的民营经济。中国30年的市场化发展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350余年的商品市场化发展相比,从市场经济的成熟度、法规性和公民的商品意识方面差距还很大,我始终认为中国经济成熟和希望,在于中国民营经济的成熟和壮大。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群体,我们责任重大。我们要在思维方式上自我革命,走向世界;我们要不辱使命,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我们要传、帮、带把自己的企业队伍带好。我们亨达的企业愿景就是:建百年企业、树世纪品牌。我推崇愚公移山的精神,这是一种信仰,我相信在我开创的亨达事业征途上,通过几代人不懈努力,我们的战略目标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