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系统工程性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过程中才能建立健全有效的经营者激励约束制度。激励到位,约束有度,这是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制度的最高标准和最高境界
在世界数百年企业发展史上,随着企业从单人业主制向现代工商企业制度的演进,企业的组织制度日益分层化,形成了所有权制度层面和经营管理层面,而经营管理层面又被按照职能和责任的不同分成经营权层面、中层管理层面、基层管理层面三个不同的科层。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也就一直产生了所有者或者叫CEO与经营者之间的博弈,经营者利用相对于所有者的信息不对称性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动机的驱使下经常从事着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这两种行为,这两种行为都是以牺牲所有者利益最大化和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为前提条件的。所有者为了限制甚至消除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就需要正视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性的客观存在,进行制度选择和制度安排,来激励和约束经营者,迫使经营者的经营行为通过朝着所有者利益最大化和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方向迈进的方式来实现经营者利益的最大化。这种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博弈在上世纪初现代工商企业中所有权和经营权彻底分离时催生了规范的激励和约束制度的生成与发展。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委托-代理制度、激励约束制度、现代产权制度等已经十分完善、十分精致。引进了这些完善和精致的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员工之间能够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享其利,真正做到了权责明确、归属清晰、流转顺畅、协调发展。这些制度绩效在跨国公司,如GE、GM、IBM、SONY、波音、微软等均可看到。
现代激励约束制度理论告诉我们,激励的方式可以有物质激励(工资、资金、清洁和个性化的工作环境、股权、期权等)、精神激励(平等合作的企业文化、自由轻松的工作环境、荣誉和声誉等)、情感激励(领导的参与和肯定、创新休假、创新证书等)、发展激励(职务升迁、出国交流、项目任务的挑战性、职业生涯的设计、参加学术会议的权利、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等等。企业所有者应当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激励的方式和不同激励方式的不同激励效果,选择最有效的激励方式,或者选择几种激励方式的组合,来设计出最好的适合于本企业的激励制度。企业经营者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是智慧、知识、经验和心理优势的综合,因而需要在更加宽松、更加融合的环境中才能实现效率最大化的劳动成果。所以,经营者激励约束制度设计应特别强调以科学制度为基础的“激励到位”,使经营者充分感受到企业所有者的“良苦用心”,从而激发起高昂的工作热情,同时辅之以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的熏陶,使经营者在观念上进一步与企业及其所有者的利益融为一体。
与“激励到位”同等的问题是制度的“约束有度”。在“激励到位”的制度中,可能会存在多方面的制度设计缺陷,所以应当注意辅之以有效约束的制度以防范相关的风险。纵观世界企业的发展历史,始终存在着技术性风险(技术创新战略、技术跟随战略、技术模仿战略的不同选择和组合等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制度性风险(由于制度变迁中相应的磨擦、错位等因素导致的风险,涉及经营管理流程合理性、安全性、对权利的有效监控等问题)、产业转型的风险(存在于产业转型的每一阶段、每一环节)、市场风险(产品风险、质量风险、营销风险、品牌风险等)和人际关系风险(激励约束制度的实施,使经营者在企业中的地位、与CEO及其他员工的人际关系风险)。无数企业的经营实践证明,上述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面对的多种风险,如果处理不当,即使只有一种风险出现也可能导致一个健康的企业走向衰败。只要一个风险没有被成功防范就可能导致企业的败局,而只有全面防范企业所面临的全部风险才可能导致企业的胜局。因此,在对经营者“激励到位”的同时,应当做到“约束有度”,即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促使企业的经营者们及时预见和全面防范企业运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同时不断修正既有的企业制度,对企业运营实践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加以弥补。
企业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全局性、战略性、长远性的高度来运筹,既要注重制度的选择和安排,也要注重制度的依赖和变迁。因此,只有在系统工程性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过程中才能建立健全有效的经营者激励约束制度。激励到位、约束有度,这是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制度的最高标准和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