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靠事业留住人才

文/郑海鹏 牛小燕

  科技是依靠人才向前发展的,科技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凝聚人才的创造力,除了靠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更重要的还是要靠事业留人,因为科研人员最关心的,是他们的才华施展空间,是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

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采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事业的凝聚力。这里的业务骨干都是学有所成的归国留学人员,虽然科研条件和物质待遇无法与国外相比,但这里良好的科研氛围和放手启用新人的用人机制,使归国留学人才在这里工作得顺心、舒心、安心。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专业是我国肾脏病事业创始人王叔咸教授于20世纪五十年代创办的,该专业在六十年代初建立了卫生部肾脏、代谢实验室。近20年来,国际知名肾脏病专家王海燕教授团结科研人员,继往开来,在该专业相继设立了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和卫生部肾脏疾病重点实验室,成为肾脏病内科学国家首批博士学科点之一和“211”工程北京大学重点建设学科。目前,该所由专业病房及门诊、血液净化中心、血浆治疗中心和7个研究室组成,成为我国一流的临床与基础科研结合、医教研一体的肾脏病治疗研究中心。

谈到该学科科研得以不断取得新成果的原因,王海燕教授告诉我们,创造科研氛围、注重梯队建设、培养年轻人才是他们一贯的工作方针。这位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介绍说,目前学科医技人员30人,业务骨干均由留学归国人员担任,主治医生80%以上为研究生毕业,这些融通中外的年轻科技人员不仅推动了科研与国际的接轨,也推动了国内的学科建设。而大胆放手使用归国留学人员,不仅使学科成为他们建功立业的用武之地,也不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从国外学成归来,加盟学科建设,这为学科的全方位可持续发展提供雄厚的人才资源。

正因如此,该学科多年来一直在国内保持领先优势。国内许多肾脏疾病都是由这里的科研人员率先发现,他们还在国内率先开展急性肾衰竭的急性肾活检及无创性诊断方法,该学科有关急性肾衰竭的临床和科研获得了国家级科研成果奖。近年来,该专业病房收治的病例25%以上为急性肾衰竭,抢救成功率达90%以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结合国内实际确定科研方向,使归国留学人员在这里有了大展身手的广阔空间。该学科近年来确定肾小球疾病发病与进展机理及其临床防治、急性肾衰竭研究及诊治、肾脏疾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慢性透析病人生存质量及其合并症防治等,均属部级以上科技攻关课题,吸引了大批留学人员加盟研究,5年来,归国留学人员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发表论文170多篇,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在内的部委级以上科研成果10项。

目前,归国留学人员在该专业及研究所纷纷走上领导岗位,担任学科带头人,章友康教授、李晓玫教授、王梅教授、赵明辉教授不仅成长为科研和临床诊治的领头人,而且成为国内肾脏界具有较大影响的中青年专家,分别担任了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和中华肾脏病杂志的编委。

归国留学人员还承担了培养人才的工作,近5年来,他们共培养了近70名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承担了为国内培养肾脏病内科学术骨干及学术带头人的教学任务,培养全国各地肾脏病专业医师逾千人。同时,他们还定期选派专家帮助其它单位建设肾脏病专业,推动了全国肾脏病学术研究的发展。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