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终奖的发放是否应当公开的问题上,笔者首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判断:
第一,年终奖的发放不公开,其唯一的好处在于减少因员工之间相互攀比所带来的种种麻烦和心理受到挫折的员工士气低落等问题。
第二,年终奖的发放不公开,同时又更容易导致员工产生猜疑心理,从而不利于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和忠诚,同时也与企业的管理民主化以及现代企业管理所倡导的员工参与、团队合作和强化企业文化的理念背道而驰。
第三,即使年终奖的发放在操作过程中实行保密制度(即如有些企业所做的那样,既不公开公布个人的年终奖数额,也不允许员工之间相互打听),但实际上却未必能够实现真正的保密。在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当企业对员工缺乏良好的正式沟通时,‘小道消息‘(尤其是涉及到钱这种敏感的问题时)不仅会无孔不入,而且有时侯其效果是相当‘惊人‘的。
基于上述判断,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结论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一,年终奖的发放是否应当公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尤其是企业中是否存在科学的、完善的工作绩效评价制度(包括当年是否具有连续性的绩效评价结果记录)。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较为健全,管理比较规范的较大企业中,至少应当公开年终奖的计算以及发放方案。但是对于具体的个人实得奖金额,则不一定公开宣布,同时应当允许员工私下沟通或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查询和比较。一句话,‘程序‘较合理的企业应该可以公开程序,因为程序公正且公开,是员工公平感的重要来源。
第二,企业规模较小的情况下,企业可以以红包的形式发放年终奖而不必公开奖金发放结果。
第三,年终奖的发放是否应当公开,还取决于企业员工对于奖金差距的接受程度。在中国目前这种变革时期,不同企业中的员工对于年终奖拉开差距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如果企业既缺乏良好的工作绩效评价制度,又不希望再延续吃大锅饭的做法,那么企业可以尝试性地以保密的形式确定并发放个人应得的奖金数额。但是在经过一定的阶段之后,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企业就应当考虑制订科学的年终奖发放制度,并且以此作为发放和解释的依据,从而逐渐由保密走向公开。
(摘自:www.employchina.com 作者:刘 昕博士)